余光扫到一旁堆成小丘的奇珍异宝,瑶娘由衷地叹笑一声,便又专心致志给身前的婉颜梳妆打扮。
纵然皇上崇尚节俭,但掌握象征礼仪与权威地位的资源仍属必要。因此,给宣光殿贺礼的达官贵人不在少数,贺礼中诸如东海红珊瑚之类的的珍宝亦目不暇接。
距离骊山突变已过去数月。这段时日里,婉颜一直在操劳静夫人的葬礼,并从静夫人随从的口中得知她父母的安葬地,在皇上的支持下将他们的尸骨迁过来与静夫人合葬于城南,也算了却姐姐的一桩心愿。静夫人下葬后,皇上便下诏将宇文赟过继到婉颜名下,而更年幼的宇文赞则交给沉着稳重的薛世妇抚养。
静夫人虽并不身世显赫,但也是皇上第一位侧室,她所出的宇文赟,更是皇上的长子。
促成唐国公与娘娘结拜兄妹,又将皇长子交给宣光殿……但凡是与宫廷权力打交道的人,都懂得皇上的心思。
只怕那悬置已久的皇后之位,离宣光殿不远了。
毕竟宣光殿其名——本就来自于前朝的皇后寝殿。
但让瑶娘这个资历较深的宫中老人也捉摸不透的是,皇上为何迟迟不给她们娘娘封号?
无论是皇后还是皇妃封号,皇上似乎都无意提及,而她家娘娘也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安然待在这宣光殿里,好像这些名头都与她无关。
“瑶娘,我记得阿赟说待会儿练完剑要来我这里用晚膳,你记得吩咐小厨房多做些他喜欢的吃食。”
婉颜揉了揉午睡后惺忪的双眼,又打了个哈欠,和瑶娘有一搭没一搭聊了起来。
“奴婢稍后便吩咐秋兰她们去准备着。”
婉颜点点头,旋又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发愣。
自那天起,她就明白了自己与宇文赟的误会来自何处。
他说“不许抛下我”,用的是“抛下”二字,说明他内心有对被抛弃的恐惧,这大概与李娥姿有关。
再思索一下他态度转变的时间,她便猜测到,宇文赟应当是那日听到李娥姿与她的对话,知道母亲对自己的到来悲喜交加,因而有些困顿迷茫,不知该如何面对母亲,还有引导她说出心事的婉颜。
从骊山回来后,婉颜耐心与他促膝长谈一番,那曾经骄傲肆意的笑容便又渐渐回到他稚气未脱的脸上。
与此同时,宇文邕下诏将皇长子宇文赟过继给她。
未来的周宣帝,一下子成了她的养子。
这感觉……说一点都不怪,那是不可能的。虽然很乐意陪伴他长大,但有一件事更叫她震悚。
——多亏那点对宫闱秘事的八卦之心,她清晰地记得,历史上的李娥姿从北周一直活到了隋朝。
可是就在一个多月前,年仅三十岁的李娥姿死在了她的面前。
历史已经改变了。
像是阴风吹过,婉颜身上汗毛直立。她只觉自己面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四周充斥化不开的浓雾,但她还必须跑下去,一步都不能停。
因为宇文赟过继到了她名下,这意味着,她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历史上的“李娥姿”。
或者说,阴差阳错下必须承担她的部分“历史角色”。
此外,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不得不考虑。
——宇文邕的皇后,阿史那氏。
还未出现的阿史那氏。
如果李娥姿的命运已经改变,那阿史那皇后的命运,会不会也……
她还能承担得起阿史那皇后的命运被改变的后果吗?
被这些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后,她看着这些贺礼,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深深恐惧自己改变了历史。
因为宏大历史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婉颜?”
宇文邕步伐稳健踏入殿门,将她的思绪拉回现实。
“阿邕!”婉颜惊喜地唤了一声,但仍压不下心间落寞烦躁,“往常这时你还在处理政务,今天这么早就忙完了?”
“别忘了,朕现在可是推崇无为而治的皇帝。”他促狭道,又像是在自嘲,“可真是清闲得不得了啊。”
“但你已拿道教借口把江陵官奴从宇文护手中夺过来,这是好事,剩下的一步一步来。”她示意瑶娘先去厨房,又伸手给宇文邕倒了一杯茶水,“阿邕,说起来,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宇文邕在她对面盘腿而坐,接过青瓷杯一口饮下:“你说。”
“你也看到了,最近很多人往我这里送宝贝……”她望向旁边的贺礼,“但我用不上这些,加上最近闹蝗灾,所以我想把它们换成米粮赈济百姓。”
“好,好。”他听罢唇角上扬,“你这般有心,朕自然全力支持。”
他忍不住在心里小小骄傲一番。不愧是婉颜,如此心怀天下,当真可见一国之母的风范。
对,他今日来正是为了此事……
“阿赟最近……可有让你费心?你们相处还顺利吗?”按耐住心神,他接着问道。
“挺好的,阿赟他聪明伶俐,又本性善良,倒是和我很投缘。”婉颜顿了顿,“只是被叫作阿娘,实在是别扭,估计过个几年才会习惯吧……”
“你与他相处时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朕说。”宇文邕淡淡一笑,又略微蹙眉,神色格外庄重认真,“当然,朕答应过你,任何时候,朕都不能给你施加留在朕身边的负担。”
“阿邕你这样说,会更让我舍不得你的。”婉颜苦笑着揶揄。
“那就别舍得。”他果断接话,伸手覆在她手背之上,一双琥珀般的眼眸中波光流转,“作为朕唯一的妻子,堂堂正正与朕站在一起。”
此话一出,婉颜面色突变,心下大骇。
但那一直提心吊胆的事终于发生时,她心里还是涌上莫名的释然。
“朕迟迟没有封你为妃,是因为朕知道你不想被后宫所束缚,朕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朕一直在思索如何给你一个满意的身份……”他的目光真挚而灼热,烫得她本能侧过头,“不可否认,皇后也被这宫廷所牵绊,但皇后同样可以给你带来权力——足以自保、以至于与宇文护抗衡的权力。”
“在遇见你之前,朕曾经想过,或许这皇后的位置上会坐一位对周国有利的女子,朕可以与她相敬如宾、护她周全,但朕不一定爱她。不过现在,朕终于也可以……在你眼前摘下面具,认识你,也认识朕自己。”
“阿邕……”
烛火映照着她眼中的莹莹泪光。宇文邕见状,心头不由一软,便微微起身,俯上前来靠近她,在她眼角印下一吻,痒痒的,像是羽毛轻盈掠过,又是那样的温热柔软,将她的苦涩悉数抚平。
空气旖旎,香炉生烟,朦胧了彼此的视线,也漫漶了心与心的隔阂。
可他也清清楚楚听见她的声音,那样平静无波,却又那样让他呼吸一滞:
“可我注定不是你的皇后。”
宇文邕翕张嘴唇,却一时语塞,竟觉任何话语在此刻都黯然失色,也几乎是同时,另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蔓延。
睦颂仓皇呈上两封盖印信,一封来自瑟尔曼,一封来自宇文护。
信上不约而同地说,希望周国皇帝宇文邕即刻迎娶突厥公主因喀芙。
……
北齐,邺城。
北方的初春时节总少不了漂浮于空中的漫天柳絮,混着露水沾到行人身上,毛绒痒得让人忍不住打喷嚏。
时至晌午,正是昏昏欲睡的春困之际,但朱明门大街两侧的东西二市仍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手里或拎或抱着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若细心观之,便会发现多数人朝一个方向流动。
那是中轴大街北侧靠近皇宫的一处宅邸,重檐歇山顶越发显得高耸巍峨,探出的挺翘飞檐之下,悬垂的铃铎随惠风作响。深色木构建筑并不花哨华丽,但自现朗朗风度,匾额上的几个大字,更是皇上亲笔御赐,洋洋洒洒写着“兰陵王府”。
自邙山大捷后,兰陵王高长恭以少胜多解金墉城之围的佳话早已在邺城传开,众将士击鼓跳舞作兰陵王入阵曲,皇帝高湛频频慰问关怀,任命兰陵王为尚书令,一时风光无两。而高长恭素来温和亲切,常拿王府物资接济贫苦人家,因此这一天,除却王公贵胄,亦有不少老百姓将自家最珍贵的米粮酒菜或瓷像陶瓶带到王府前,既胆怯又期待地等待看到丰神俊朗的王爷之姿。
这一天,正是兰陵王高长恭与荥阳郑氏千金郑怀璧的大婚之日。
“怎么一片哄闹?”家丁们正忙着招呼簇拥在府前的百姓,就听见一个沉稳中略带沧桑的声音响起,“看来长恭还真是受欢迎啊。”
家丁立刻看向了站在人群外围的中年男人,一身圆领窄袖长袍衬得身材挺括,剑眉斜扫入鬓,薄唇微抿,不怒自威,然而那双黑眸中除了沉静,还有隐约疲倦之色。他负手立于装点华丽的马车之前,两侧各有一人举起华盖,身后还跟着长列随从及数辆堆满沉甸甸宝物的小车。
如此还看不出身份,倒不像是在王府待过的人了。众人旋即战战兢兢弯腰行礼:
“参、参见皇上!”
“都平身吧。”高湛拂袖罢,人群顿时分开,让出中间步道,“朕倒是头一回在宗室大婚上见到这番场景,果真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