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官员调任书下来的时间并不一样,苦栗县的赵仁怀收到调任书并去驿站给家里送了一封加急信后,汨阳县知县也收到了姗姗来迟的调令。
“不枉岳丈大人辛苦谋划,待去了江南,夫人再不必像在此方一般,受年年冬日出不得门的苦了。”
知县夫人是南方人,生在南方、长在南方,汨阳县的冬天虽比不上极北之地那般苦寒,但也能叫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受够罪了。
初随君赴任那年,夫人水土不服了许久,吃了药又寻了土方,这两年才稍稍好些,只是身上从未长过肉,身形一直颇为清减。
她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对她有几分偏爱,为了她,此次没少参与谋职。
“江南富庶,夫君任一府通判后必可大展宏图。”
知县是七品官,通判官职在知府、知州之下,是正六品,此次连升两级,夫妻二人都十分满意。
“对了,收养一事,夫人打听得如何?”
离任前公务皆需交接好,此事不是公务,但知县如对公务一样,同等上心。
按他之前的计划,若实在找不到领养之人,就由他们夫妻二人收为义女,反正多一个人家里也不是养不起,待到适龄之时,多备一份嫁妆的事情罢了。
男人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知县夫人却是知道的,一份嫁妆,给少了寒碜,给多了会占去儿女的份额。
以自家男人的性格,必不可能拿半路领养的义女向上疏通关节,当做个向上攀附的玩意儿,只怕为了面子,到时候要求一视同仁,全按亲生女儿的嫁妆单子一般置办呦,那得花费多少?!
知县夫人光是想想就觉得怕了,赶忙把这几天探听到的消息说出来。
“姜家虽是商贾,但于那孩子而言,绝对是最好的落脚之处……”如此这般说完姜家如今的家境、如何发的家、姜家几口人各自脾气秉性如何后,知县夫人道:“安安自己也是愿意的。”
知县听到一半便不自觉点头,听完后更是直接说,“确实是美事一桩,如此,明日给姜家去信吧,早些办妥……不过,该敲打的,还是要敲打。”
“夫君安心,必不会如刘家那般,再叫安安受苦了。”
刘家苛待安安的事,在知县夫人见到安安后就暴露了。
当天,知县夫人使人去刘家斥问了刘婆子一番,并雷厉风行把安安接出了刘家,如今暂且安置在后衙。
午歇过后,知县去了衙门,知县夫人梳妆时便将这事儿交代了下去。
派去姜家传话的丫鬟恰巧和做完生意归家的姜迎花等人遇见,姜迎花自然喜出望外。
给了人家跑腿的辛苦钱后,立刻回家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
知县说快办,姜家完全赞同。
双方都怕夜长梦多的事情,办起来特别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把安安送返青云府,她的生身父亲并不认她,导致她的户籍并未从青云府迁移过来。
被重重退返回汨阳县后,汨阳县知县做主给她置办了一个新的身份——无父无母,出生地不详的孤儿。
反正千错万错都是那群已被处置的拐子的错,知县办起来有理有据,心安理得。
安安新办的户籍就落户在汨阳县,当时她太小了,知县亲自为她取名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