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梁红玉 > 第18章 海上避难

第18章 海上避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构刚起床,就接到张浚奏报临安失陷的消息。他感到形势危急,决定当即起航。

时值初冬,天色阴沉,寒风劲吹,更增添了逃难的黯淡气氛,船上的官员与岸上的送行官员相互告别,个个情绪消沉,面无人色。登船者担心海上的大风恶浪,而留守者更是害怕金人的刀兵灾厄。

一支二百四十艘的船队,满载着三万多人浩浩荡荡向南行驶,高大的楼船迎着凛冽的北风而行,风声猎猎作响,割得皮肤生疼,举目四顾,但见长江两岸衰草连天,满目荒芜,苍茫的大地变得毫无生机,一片荒凉,令人倍觉凄怆。随赵构一起南逃的将士们也形容低迷,脸上毫无生气,他们知道,所有的抵抗皆是徒劳,甚至还会因此丧命,那十七个将士的性命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使他们对这次南逃甚为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梁红玉只带了秋凤一人,其余人等皆走陆路。韩世忠也带兵从陆路沿南方而逃,他手下的弟兄们对赵构这种不抵抗的行为颇有微词,他也只能安抚他们的情绪。逃到镇江府附近,这里是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水路四通八达,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他决定在此处驻扎,同时命人建造战船,训练水军,静待金军的到来。

楼船浩浩荡荡行至温州,赵构本打算在岸上好好过个新年,但听闻金军已攻到了明州,顿时吓得肝胆俱裂,他吩咐让内侍带上数月口粮和过冬的衣物,于建炎四年正月初一将楼船开至海上,准备在海上过年。

得知赵构逃到了海上,完颜宗弼派人带着船只下海去抓人,金军大多不识水性,也不懂水战,结果船开出去没有几步,迎头就遇到了宋军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的军舰大船浩浩荡荡迎面开来。

完颜宗弼只觉不妙,于是大喊一声:“快撤!”

金军听令后慌张调转船头准备后撤。

张公裕一声令下:“发射”。

只见数万只火箭齐齐向金军的渔船、商船开去,江面上登时大火漫天,船只浓烟滚滚,不少金兵被迫跳海,却因不识水性悉数淹死在海里。未跳海的金兵身上被火苗裹挟,只能抱头鼠窜,加之北风势大,火苗随着北风渐渐越烧越旺,被火势裹挟的金兵瞬间被大火吞没,凄厉的叫喊声回荡在海面上,犹如索命的鬼魂。

张公裕又下令将燃烧的敌船撞沉,宋军开着高大的舰船驶向敌船,金军将士半数晕船,根本不能应战,眼看着高大的舰船向他们开来,却毫无应对之策,金军的船只随之一一沉没。

目睹这一切的完颜宗弼惊魂未定,赶紧下令调转船头,带头逃遁,五十艘海船只剩下三十一艘,逃到一片海域,又恰好遭遇暴风骤雨,船队在恶浪中挣扎,船只被恶浪打翻无数,待骤雨停歇,天气转晴之时,最后只剩下三条船。

跑到岸上之后,完颜宗弼心有不甘,对众人道:“渡一回大江,极是不易,不如且留临安、明州,渡过炎暑,打造战船,练习水站,待秋后再战。”

众人反对道:“若是再此度过盛暑,恐战马因水土不服死伤殆尽,秋后如何用兵?”

完颜宗弼怒道:“待我明日亲自下海一试。”众人皆目瞪口呆,不敢再谏。

翌日天气晴朗,完颜宗弼带兵登上前日脱险归来的大船,并掳来汉人充水手,自大江口扬帆入海。

船行不多久,完颜宗弼首先晕船,不断呕吐,侍卫慌忙将他扶入舱内静卧,不料海上风云突变,狂风呼啸,恶浪排空,三艘船只在汹涌的波浪中颠簸,接连几个巨浪,就将仅剩的三只船中的一只掀翻,完颜宗弼不得不返回岸上,再也不敢下海。

经过此番折腾,他知道想要抓住海上漂泊的赵构实属不易,只好放弃。

金军一路南下,攻占的城池越来越多,兵力却越来越分散,遇到的大宋军民的抵抗也越来越强烈。而金军的优势在平原地区能施展开,到江南水乡就完全被束缚住了,再往东南就是山地丘陵,到了那里只会更加被动。

完颜宗弼决定撤兵,回到临安之后,他放任手下将临安城洗劫一空之后,又将这个当时最富庶繁华的城池付之一炬,昔日繁华的临安城就这样淹没在了熊熊大火之中。

“搜山检海”的任务完成之后,建炎四年二月,完颜宗弼带着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北归,由于抢到的东西实在太多,无法走陆路,他便沿京杭运河将掠夺来的东西运往北方。

从除夕到元旦,南风愈刮愈烈,赵构的整个船队被迫下碇停船。

约三万人寄身在惊涛骇浪之中,人人都怀着葬身鱼腹的惶恐,不断祈祷天地诸神,以求安度春节。

整个御船有上下两层,上层作为寝阁,下层作为便殿,随行的十五名宦官和九十九个宫女,二十名将士及一些水手,主要在船身的舱内起居。而梁红玉和秋凤则被赵构安排在了上层。

赵构只带了梁红玉一位将军,他觉得不管到了哪里,只要有梁红玉在他身边,他纷杂的心情也会变得安定起来。

到了元旦之夜,南风才转为北风,这只御船方得以南行,船上近三万人,船队的吃食给养消耗很大。

正月二日,船队的给养已经不足,赵构只得下令将船队临时停泊在台州沿海的一个无名港口,但港口边的两个村落除了供应井水之外,几乎不能提供多少其他供养。

尽管如此,三万各种身份的男女老少,因暂时脱离了鲸波万顷的险境,得以登岸享受海边旖旎的自然风光,无不欢天喜地,僻静的港口一时显得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