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娘自然是没有跪的,一开始不知该不该跪,二来是不习惯跪安,心想倒不如规规矩矩请个吉祥安,说两句吉祥话。
老太太听了倒也高兴,让人赏了荷包,便让喜娘坐过去。
喜娘应下,规矩坐好,一桌的人也都看了过来,颇不自在,好在喜娘里子是个现代人,在陌生城市摸爬滚打了些许年,倒不怵这个阵仗。
老太太:“喜丫头,今儿叫你来,倒不为别的,单是让你认认府里的人,那日许了你身份,左右想着倒觉得委屈你了,思来想去不若认了你作干孙女,若是日后有其他心思,便也好给你安排,若想一直待在府里也是行的,不知你愿不愿意?”
喜娘内心欢喜,看来是那些个佛经起了效果,到底是书香门第出身,自然也喜欢识文断字的姑娘,她这些日子抄了不少佛经送去,若说这毛笔字,还得亏了他之前的一个房东老头儿,拉着教了他一段时间,不然可算是要出丑。
心里想着,喜娘面容悲喜交加,应道:“承蒙老祖宗不弃,喜娘本就是为奴为婢,自是心甘情愿,只老祖宗不嫌,喜娘自然满心欢喜。”
说完便起身给老太太磕头,这时候不磕可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自然要磕。
老太太也是坦然受了礼,便算是认下了这个孙女,便拉着已经逼着自己流了几滴眼泪的喜娘,给她介绍在座的各位。
“这位是大太太,之前你是见过的,日后你便喊大伯母便是,另两位是你的二伯母,三伯母,剩下的日后熟了便也知道了。”
喜娘擦了泪,规规矩矩地喊着:“大伯母,二伯母,三伯母。”
三人受了礼,自然也是要拿荷包出来的,喜娘不知接与不接,老太太便让她安心接着。
“好了,这亲也算是认下了,日后喜丫头,便跟在我身边,月例跟修茗她们一般。”
大太太应了声,那刘氏和胡氏不知老太太何意,心中生疑,却也不好当面问起,嘴上也只祝贺老祖宗得了个乖孙女。
一顿饭下来,倒是宾客相怡,倒是中途齐修远领着人来给老太太敬酒,喜娘自然又是认了一波亲戚。
饭毕,下人们撤了桌子,摆上茶水,大太太吩咐彩云去前院看看,别让爷们们喝多了,再吩咐厨房备着醒酒汤。
众人在屋子里陪着老太太说话,孩子们便都放了出去,喜娘自也是要陪着的,不过老太太看着她模样,便也放了她回去。
喜娘揣着几个荷包回了屋子,春杏,春梅早吃了饭,正眼巴巴等着她回来呢,喜娘把荷包取出,让春杏打开了,老太太给的里面是一个银裸子,大概有一两,几位太太给的里面都是银瓜子,加起来大约也有半两,喜娘让春杏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