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李文英刚走出吏部的门,就撞上了文长明。李文英知道当初就是文长明帮季云暮拒了李进忠的好意,装模做样地笑着说:“文大人这么着急是不是去找云暮啊?”
文长明心想:喊得还挺亲热。表面还是客客气气地说:“不是不是,季大人在弘文馆比较忙,安排我去取一些古书。”
“啊,这段时间是会比较忙,毕竟。。。”
“尚书大人,下官最近听说您有意季家的孩子娶您的女儿。”
李文英也没想到他会这么直接,说:“怎么,文大人也听说了吗?”
“常言道心诚则灵,大人若真心如此,定能心想事成,下官告辞。”
李文英还想说两句,可文长明已经走了。
等到李文英出宫门准备回家时,下人走上来说:“大人,姑娘说想回家了。”
“不是说这几天家里事情多,让她在外面多玩几天吗?”
下人猜测说:“兴许是这几天比较好奇您给姑娘安排的婚事怎么样了吧。”
“你把消息传过去,就说一切都很好,等着她回家的时候,一切都会安排妥当。”李文英不耐烦地说,说完确认四周没其他人后上了马车。
文长明从宫墙里面走出来,看着李文英的马车走远。一转身,朝翰林院的方向走过去。
走到翰林院的门口,找到个小太监问:“魏老大人在当值吗?”
“还在当值,大人,您请。”
进了翰林院,魏老大人正在案桌前写字,看文长明进来了,笑呵呵地说:“长明怎么来了,你伯父我那个老兄弟身体还好吧?”
“劳大人挂心,伯父身体还好。”
“唉,我们这群老骨头快不行了,再过段时间我也要退下去和他享清闲去。”
“什么老骨头啊,我看您还是和伯父一样,是老当益壮了。”
魏老大人把笔放下说:“所以长明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文长明说:“最近入了秋,伯父心中些许悲凉,过几天想请老大人去一趟我家,陪伯父吃顿饭,叙叙旧,安慰一下伯父。”
魏老大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又接着问:“虽说入了秋,但毕竟前段时间还好好的,这几天怎么会有些伤感?”
“也没什么事儿。”
魏老大人严肃地说:“诶,我和你伯父相交多年,他为什么事儿发愁难道我还不能知道吗?”
文长明叹口气说:“唉,原也不好意思说出来的,是老大人的女儿魏夫人和女婿李尚书想找季家的季云暮做女婿,我家伯父知道了。”
魏老大人说:“这事儿我也知道,刚任职那几天他就在翰林院当差,看得出来是个好孩子,也难为我的那个尚书女婿干点正事。”
文长明接着说:“这倒是真的,只不过我伯父听到了些风言风语,说云暮是什么羊入虎口,李大人有些拉拢的私心在里面...”,文长明还没说完就故意看了眼魏老大人的脸色,接着说:“这些风言风语原是不中听的,只不过我尚未婚配,伯父担心自己百年以后,无法好好地照看我罢了。”
文长明不再说些什么,魏老大人像是在想些什么,脸上勉强挤出个笑,说:“风言风语,或真或假,让你伯父忧心了,在这里给你伯父说声对不住了。”
文长明赶紧行礼说:“是晚辈的问题了,原是大人女儿的家事,不该多嘴的。”
“好了,也不必这么拘礼了,我这里还有事,你先回去吧,改日一定上你们家和我老兄弟叙叙旧。”
文长明退了下去,心想:魏老大人虽说比那个尚书女婿正直些,但女儿毕竟嫁过去了,也不知道魏老大人会不会选择阻止女婿拉着女儿越陷越深,如今只能赌一把了。
出了宫,刚好遇见季云暮出来,季云暮说:“怎么样,你那边有没有什么情况?”
“情况?大家都快知道你要娶李文英的女儿了算不算?”
“都知道?我都告诉我们家下人不要出去乱说了,怎么消息还是这么快?”
“你们家安排了有什么用,李文英指不定安排了多少个人出去散信,众口铄金,到最后你不娶也得娶。”
季云暮有些疑惑地说,说:“我这里倒是有个情况,我母亲想见见李春琴,可那个李文英死活推脱,说女儿家害羞,找到魏夫人,她说女儿并不在家,出京几几天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