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艰难时刻,初羽又恳请婉彤四处探寻,终于找到了几处地下水丰富、适宜掘井之地。加之公主带来的丰厚粮食,勉强足以支撑至春暖花开之时。
安平公主绝非虚情矫饰之辈,白日里,她与众人并肩作战,为灾民排忧解难;夜幕降临,她却独自隐于房中,挑灯夜读,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中寻觅着解救苍生的钥匙。
无数次,初羽夜起小解,总能看到公主房间那盏孤灯依旧明亮。
这一夜,月色皎洁,初羽辗转难眠,遂起身漫步于静谧的夜色之中。不出所料,安平公主的居室依旧灯火通明,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正当她驻足凝视之际,一只温暖的手掌轻轻搭上了她的肩头,转身一看,竟是平日里威严凛凛的副将,此刻笑容可掬,浑身散发着与战场上截然不同的温和气息。
“夜深人静,姑娘所观何物?”副将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眼神里满是好奇。
初羽轻轻抬手,指向那扇透出柔和光晕的窗棂,“乃公主之居室也。每晚此时,灯火不息,闻公主常秉烛夜读,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好奇,欲知公主所览何书。”
副将闻言,先是微露讶色,随即朗声大笑,仿佛被这份纯真的好奇所感染,“此事何难?若欲知晓,何不亲自一问?”
“可是……”初羽的话语尚未出口,副将已爽朗地拉起她的手,径直向公主的房门行去。
门扉轻启,安平公主的身影映入眼帘,她略显惊讶,随即迅速恢复了常态,温婉地邀请二人入内,“副将大人,这位便是初羽姑娘吧?夜深来访,可是有要事相商?”
初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未曾想公主竟能记住她这微不足道之人的名字,一时之间,感动与惶恐交织,令她有些不知所措。
副将见状,索性将初羽推至前方,笑容满面地解释道:“此乃我女营中的初羽,她对公主夜间所读之书颇感兴趣,故而深夜来访,望公主莫要见怪。”
“怎会,初羽的名字可太响了。”公主笑着回答道,“在干旱的土地挖出来几口井的事情,我可是也都听说了。”
初羽一直以来都是有些自恋的,可是现在公主这样说了,她反而还有些不好意思,“这些并非是我的能力,是有贵人相助才能顺利找到。”
公主也没有多问,而是拉着初羽畅聊起来。
如此一来,一场因好奇而起的不期而遇,便在月光与灯火的交织中,悄然绽放出别样的温馨与雅致。
公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她轻轻抚了抚衣摆,示意二人坐下,语气中带着几分热忱:“原来如此,本宫近日所读,正是关于古代救灾策略的典籍,以及一些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的现代著作。每每读来,总觉获益匪浅,却也常感责任重大。”
初羽闻言,眼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轻轻拉了拉衣角,显得有些激动:“公主所言极是,救灾之事关乎民生安危,实乃国家大事。我虽只是一介女流,却也常思如何能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若能得公主指点一二,实乃三生有幸。”
公主微笑着点了点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泛黄的书卷,封面已略显斑。
“此书名为《救荒活民书》,乃宋代董煟所著,详细记载了当时救灾的策略与实践。你看,这里讲述的如何组织民众自救、如何调配物资、以及如何防止灾后疫病爆发,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初羽接过书卷,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每翻一页都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她不时抬头,与公主交换着彼此的看法与见解,两人之间的气氛愈发融洽,仿佛早已相识多年。
“公主,我曾在民间听闻,有些地方在灾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自治组织。他们不仅能够有效调配资源,还能在关键时刻团结民众,共同抵御灾难。我想,这或许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初羽边说边用手轻轻比划着。
公主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初羽姑娘所言极是,民间智慧不容小觑。事实上,本宫也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结合官民之力,形成一套更为高效灵活的救灾体系。你的见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人逐渐从书籍中的理论探讨转向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从如何建立预警机制,到如何在灾后迅速组织救援,再到如何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细致的讨论。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留下两颗为了共同目标而跳动的心。
“初羽,你可知,今夜这一番交谈,让我仿佛找到了知音。在这深宫之中,虽有许多书籍为伴,但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共议天下大事,实乃难得。”公主的声音里充满了真挚与感慨。
初羽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握住公主的手:“公主殿下过誉了,能够得您如此看重,是我初羽的荣幸。从今往后,无论风雨,愿与公主并肩作战,共赴国难。”
副将听她们聊天笑得合不拢嘴,“你们两个这个时候就开始聊起来那么高深的话题了,可别把我忘了。”
公主也笑了,“怎么会,忘记谁也不会忘记您的。”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三人身上,为这场深夜的会谈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神圣。夜已深,但两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光明与希望,仿佛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只是平淡的日子一直是短暂的,灾情还没有过去的事情,边境的战事便又开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