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二娃,不,如今是范云了,跪的心甘情愿。
在范三郎和吴红英伸胳膊阻拦前,大声喊出了:“爹,娘。”
夫妻俩落着眼泪,跪着抱上去,“哎,哎,我的好儿子。”
看着这一家三口,村民们登时鼓起掌来,热闹的跟刚才静音判若两面。
范族长眼神看一圈,场面安静下来。
仔细教着,“来,娃,转过来一点,往后啊,得叫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来,喊人。”
范大郎和小李氏,心里不由生出些涩意,面上挤出笑。
听着娃喊完,在这么多人的目光下,点点头应了声。
范二郎和王氏,干脆的答应,以前是二叔二婶,现在换了称呼,乍还有些不适应,可是这祠堂内可不敢弄出差错。
范家人喊完,接着是吴家,不光认识到了很多亲戚,还知道了吴家族长和里长竟都是娘的自家亲戚。
怪不得对他笑的这么亲近,跟看家里小辈似的。
收下一份份红包,范云咧着嘴拿好交给爹娘。
族长满意的点头,宣告过继仪式结束。
接下来最后一项,庆祝喽。
关闭祠堂,众人高声欢呼中走去宴席。
第一张桌子艾主簿上首,族长里长跟着坐。
第二张,老范头和老吴头,自家人围坐。
往下是亲戚远近,再往下啥规矩没有,挤挤一张桌子,吵吵嚷嚷,输出全靠吼。
厨子们忙碌着,一碗碗猪骨汤宽面被妇人们端了上来。
面条薄薄的,拇指宽,一层油花的白骨汤上还撒有葱花香菜,萝卜丝,酱菜,勾着人的食欲。
众人大声夸赞如此大方,范、吴两家脸上倍有面,站起来大声道,“来了就是捧场的,敞开了吃。”
村民们应声后抱起碗顾不得烫就是吸入,吃的狠了,抬头朝天呼气,显然是烫的狠了。
被喂着吃的范二娃转头到处瞧,认出了卖柴的汉子,看着热闹囫囵吃了一大口,差点被呛着,这下老实的慢慢吃着。
真好吃啊,晃悠着腿,美味的眯起了眼。
*
庆祝之后,碗筷桌凳各回各家,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时辰就收拾妥当。
范二娃被爷奶抱完,就进了娘的怀里。
里屋两家大人,就他一个娃,也不避着。
把钱算算,分分账。
艾主簿是出了两千文铜钱请来的,吴家的族长、大河村的里长是亲戚,之后意思意思就是,范族长和里长则是花了两斤粮食和一篮子鸡蛋。
老范头意思是让亲家把这一千文收下,所有的粮食都是吴家提供的,这再不收下钱,他们心里可不安。
你推我挡,还是老李氏说二娃还是范家的孙子,钱该一家出一半,这吴家才收下。
吴红英亲了口怀里的儿子,抬头对婆婆说,“娘,剩下的面我们也不拿走了,留着你们吃。”
老李氏看了眼不出声的老伴,点点头。
今个之前还替三儿亏,今个之后变了想法。
要不是红英家里殷实,也办不出这大席面,儿子这还真是上攀着了,今个多出风头啊。
想到刚才那么多人羡慕自己,老李氏就畅快的不得了。
商议完事,起身去把二娃的东西收拾收拾。
吴红英一看,补丁摞补丁、都快朽烂了的衣服,小了都开缝磨脚的草鞋,因为跟着大人睡,没自个的小被、豆枕啥的。
也就婆婆给装了些零嘴,但还是他们上次来带来的。
她勉强的笑笑,“这些,我们就不带走了,给四娃穿吧。”
范三郎也附和,“零嘴我们也不带了,给侄子们吃。”
小李氏给出的手收回,一下子抬不起头,若是早知这般,二娃小时就该偏疼的,掩饰一番,再抬起头还是露出笑来。
于是范云除了身上这为仪式而穿的新衣服新鞋和新头绳,再无其他所带。
吴家人也没旁的心思,红英怀里的本身就已是最珍贵的宝贝。
送亲家离开,范家人一直跟着送到了村口。
范三郎挥着手让回去,但直到不见影,范家人才转身朝村里走去。
傍晚归家少了个娃的后劲才慢慢浮现,比如喊着娃还是带着二娃。
吃饭时候更是碗筷舀上了拿到桌子上了,才意识到二娃已不在家。
老李氏骂了俩儿媳一句,她和老头子是这个家里最正常的了。
二娃还是孙子,只是去老三家住了,有空就会被带来,想到这个心就平静下来。
其实没了二娃,家里一下子静了好多。
三狗四狗第一天还能用“以后二娃是你们三叔的儿子了,不在这个家住了”的话糊弄过去,但第二天就不管用了,光让他们大人带回来。
打骂也不管用,只得用“你们要是乖,二娃就乐意回来”吊着俩娃。
等时日长了,大点懂事了就能理解了。
范云不会料到对家里的影响,他离开的时候还想着,大狗三狗睡觉地方变大,肯定会很高兴呢。
家里也省了他这口粮,叔伯兄弟也还是兄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