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小开始卖粮,这点东西,手拿把掐就算出来了。“稻谷五十文钱,粗面二十一文钱,统共八十五文钱。”
姜桃瞥一眼货架,“你家油盐酱醋什么价?”
“芝麻油一百文一斤、菜籽油九十文一斤、盐三十六文一斤、醋三十文钱一斤、酱油三十文钱一提子,俺家这一提子有一两的量。你要没带盛东西的罐子,还要加陶罐,一个小陶罐五文钱。”
姜桃登时头大,这油跟酱油也忒贵了,好在她只是问问价,还没决定买。
姜桐惊得说不出话来,急忙凑到姜桃跟前,红着脸,小声道,“阿姐,咱就买点盐就行,其他的不用。”
“我省得!”姜桃低声安抚。
心道还是买猪板油熬油划算,至于酱油跟醋,不吃也没事嘛。
盐就来一斤吧,现在都是粗盐,味道微微发苦,找时间过滤一下,搞个精盐出来。
她思量了一下,“再来一斤盐!婶子,你这陶罐能不能便宜些,下次我还来你家买。”
老板娘见她姐弟二人身子瘦弱,不免想起自家的闺女跟儿子。眼神怜悯,自底下翻出一个有两道裂纹的陶罐,
“这个陶罐也是新的,因表面起了裂纹,卖不出去,擦干净倒还能用,你若不介意,就免费送你啦!”
“好!谢啦!”
姜桃欣然接过陶罐,打开盖子,里面是干净的,便用店家的抹布把表面灰尘给擦掉。
老板娘利利索索称稻谷、粗面,姜桐欢喜着拿粮袋去接。最后一斤粗盐装入那裂的陶罐里。
“共一百二十一文钱!”姜桃数出铜板,放在柜台上,把粮袋跟陶罐装进背篓。
老板娘见她给的爽快,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姑娘,记得回头再来啊!”
姜桃二人出罢铺子,没走几步路就来到肉铺。
肉案上放着三条肥瘦兼有的猪肉及一个切了一半的猪腿肉,案子一角放着一叠干净的芭蕉叶。后边的架子上悬挂着半扇子猪肉和一条猪大腿。
卖肉的屠户虎背熊腰,满面油光,一看平常伙食就不错,他手里握着一把锃亮的尖刀正在快速切肉。
姜桃问过价,猪板油二十二文一斤,瘦肉十八文一斤,肥瘦相间的肉二十文一斤。
咬着牙买了一斤猪板油和一斤前腿肉,花了四十二文钱。
前腿肉肥瘦相间筋膜多,炖起来肉嫩有嚼劲。姜桃其实想买来做红烧肉,但奈何钱有限,只能买一斤解解馋。
离开肉铺,两人又去了趟铁匠铺。姜桃打算订做药锄跟铁铲子。
“叮叮当当~~”
还未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热热闹闹打铁的声音。
约摸六七丈见方的铺子里,一位老师傅带着一位徒弟正在用锤头敲打铁块,另一位徒弟呼呲呼呲拉风箱。
姜桃看见柜台摆着现成的锄头与铁锹,问道,“老板,您这锄头与铁锹什么价?”
老师傅将夹着铁块的铁钳递给徒弟,示意他把铁块放到火炉里继续锻烧,大步走到柜台,
“普通木柄的锄头一百七十文一把,铁锹一百四十文一把。若是鸡翅木,还要再贵个十几文的材料钱。”
姜桃心想自己要用的是小锄头与铁锹,耗铁量少,应当能便宜一些,至于木柄,普通就行。
“我想要小一些的锄头跟铁锹,锄刃约摸有这柜台上的一半大小,锄柄一尺来长,你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老师傅思索片息,“倒是可以,你能不能给个详细些的尺寸?”
姜桃略一思索,在铁炉旁边的炭堆上拾起一块黑炭,在地上简单勾勒出大概形状,并写下尺寸。
老师傅常做这些物件,打眼一瞧便明白了,在锄刃与木柄大小尺寸方面稍微做了些调整。
姜桃自然同意,人家可比自个有经验多了,“那小锄头跟铁锹价格怎么算?”
老师傅琢磨着比平常的农具尺寸小许多,省材料,打造起来也省力气,“小锄头六十五文一把,小铁锹五十文一把。”
姜桃默默叹口气,这点钱不经折腾,还得留着余钱买其他东西,暂时先各订做一把吧。
姜桐双眼圆睁,啥,真的要买?阿姐太不会过日子了。他想劝两句,还没开口,就见姐姐凑过来。
“阿桐,工具趁手,咱每日就能采更多药,很快就能赚出这些钱。”
姜桐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还是止不住心疼,这可够买好多斤稻谷呢。
姜桃想着跟对方讲讲价,“老师傅,我一样先打一把,您能不能再便宜点?要是用着方便,以后,我还来您这打工具。”
老师傅笑呵呵道,“那就给便宜二文吧。”
姜桃掏出钱串,忍痛付钱,背篓里还剩一百二十七文钱,唉,花钱容易赚钱难!
姜桐无奈耸肩,算了,自己以后就多费些心去采药吧!
老师傅数了一遍钱,见一文不差,笑得露出牙花子,“放心,老汉我打铁有保证,两日后来取货。”
姜桃接过老师傅给的取货用的竹木凭条,便带着姜桐往家去。
约摸半个时辰左右,赶到村里。方走到村尾,姜桃就瞧见家门口杵着个萝卜头,仔细看去,竟是郑宝山,抱着一个竹篮可怜兮兮的蹲在那里。
“桃姐、小桐!”
郑宝山听长辈的话,来给姜家送野猪肉,等了好大一会,简直望眼欲穿,见到二人终于回来,难掩激动。
姜桐奇怪道,“小山,你待在我家门口干啥?”
“等你们呗!喏,给你家的!”郑宝山没好气道。
提起篮子一把塞到姜桐怀里,话不多说,转身撒腿就跑,生怕他追上来。
姜桐愣了一下,“这是干啥呢?”
姜桃掀开上面的土布,露出一块新鲜的野猪肉,看样子约摸三四斤重。
再看郑宝山,早已跑出大老远,大概是怕他们不收。
“阿姐!咱收下吗?”姜桐纠结道。
姜桃心知郑家在主动示好,自然不能拒绝,“先收下吧!稍后,咱也给他家回礼。”顺手盖上布。
姜桐眉头皱起,一脸苦恼,“阿姐,咱家这么穷,回啥礼能比得上这些肉啊!”
姜桃思忖道,“家里还有一捆香椿,甘蕉生粉也差不多好了,待会全部做成凉粉,挑块大的跟香椿一起送给郑家。礼轻人意重,熊叔晓得咱家条件,不会介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