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也接着走到橱柜旁蹲下来,从最角落的橱柜里拽出一个盒子。
“这是什么?”张尚翔很快凑了上来。
施也打开盒子,里面放着的是一套全新的,非常精致的餐具。施也抬头看向郎月慈,问道:“这个之前有人留意过吗?”
郎月慈摇头:“案卷里没有显示。”
“应该是没有。”徐圣昭也说,“这几次勘查现场我都跟着,这个他们肯定是看过,但没有当做物证,就是拍个照固定位置,然后粗略看一遍。施教授,这个有问题吗?”
“首先通过刚才的整体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推断,这个厨房的物品摆放有一定的逻辑性。通过家里的陈设也可以看出,死者在生活中是有条理的。刚才我们说了,地柜里摆放的都是食品类和常用工具,而其他餐具厨具都在顶柜里。作为一个有条理的,在收纳物品时有自己逻辑的人,在收纳这套全新的餐具时,她的首选并不应该是地柜。”
张尚翔抬起头看了看,说:“顶柜上还有空余位置,所以并不是上面没地方了所以放在下面。”
“没错,观察很仔细。”施也对张尚翔表达了赞许。
“会不会是之前放的然后忘记了?”徐圣昭提出疑问。
一直没出声的郎月慈突然说道:“不像。这上面没土。”
“不仅没落土,还干净得像是反复擦拭过的。”施也站了起来,“这个拿回去让痕检看看能不能提取到有效指纹。”
张尚翔疑惑:“这能提取到陌生指纹?”
“就算不是陌生指纹也有用。如果有死者指纹,证明这东西很有可能对死者有意义。那么这套瓷器的生产地、购买地和购买时间以及购买者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郎月慈说。
“你们郎哥说的没错。”施也接着说,“房子这个意象在心理学中很常见,心理治疗中有不少以画房子画布局来分析心理状况的。荣格也说过,他自己梦中的房子是他精神的意象。从现实层面来讲,人居住在房间内,与陈设产生交互;从精神层面来说,屋内的陈设在某种程度上隐藏着人的潜意识投射。人住在房子里,人的意识、精神和性格也投射在房间的细节之中。这也是即便死者居所在不是案发现场,也会被作为关联现场进行调查的原因。用更简单好理解的话说,就是生活痕迹透露人的偏好。”
徐圣昭和张尚翔都连连点头。
“人栖息在房间里,精神和心灵栖息在人体中。在这种映射和栖息的关系中,房间中的物体除了其生活上的实用功能以外,还同时承载着人的记忆和精神。有些东西可以随手扔掉,但有些东西却能在身边留上十多年,就是因为它们承载的记忆和精神对人来说有轻重。如果一个摆件,被安放在相对容易触碰到的地方,并且上面没有积灰,这意味着什么?”施也看向二人,以眼神询问。
“可能是经常把玩,或者是非常珍视,连落土都不愿意。”张尚翔回答。
“没错,不忍蒙尘。”施也道,“说回餐具。这套餐具明显不是收藏品,也不是艺术品,它有价格,但不具备通俗意义上的价值。这样一套具备可替代性的实用餐具却明显被放在了‘不忍蒙尘’这样的地位,证明它在死者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它被放在了厨房的角落,而不是摆在外面时时能看到,像是遗忘一样,这就是另一种投射。”
郎月慈轻声说:“逃避。”
施也看了他一眼,点头:“对。遗忘的物品映射着内心的逃避;舍不得处理的物品则是内心的执念。这套餐具映射的是死者的执念与逃避。用人话说就是,死者有一段既不想忘又不想面对的经历和回忆投射在了这套瓷器上。”
张尚翔:“那……这和案子有关系吗?”
施也回答:“要看案件性质。如果是随机作案,关联性很低。但如果是熟人作案,有存在有关联的可能。犯罪学中有一个子领域叫做受害者学,在熟人作案的案件中,通过分析受害者的经历和受害者与罪犯之间的关系,是有可能推导出犯罪动机的。虽然受害者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帮助受害者,但不妨碍它能协助侦破。对于这个案子来说,既然已经这么久没有进展了,分析一下受害者或许有用。就算最后确认没有关联,也是排除了一条错误信息。你们俩先整理着,我去卧室看看。”
郎月慈很快跟上施也,低声说:“看这里。”
“嗯?”
郎月慈打开了卧室的衣柜。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按照长短顺序悬挂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衣柜下层则是同样非常整齐的裤子。双开门衣柜里面,上下两层一共只有三个颜色:紫色、深灰色和黑色。
施也深吸了一口气,接着拿出手机给衣柜拍了照。
“死者会是强迫症吗?”郎月慈问。
“强迫症的诊断不能这么武断,现有的情况不足以给出结论。大众口中的强迫症其实绝大部分只能勉强算作强迫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施也收起手机看向郎月慈,“当然,人的心理状态会投射在行为上。不过我对色彩心理学这个领域确实没有太多研究,此时此刻我给不出更多的结论。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不从心理学角度,或许会给我启发。”
“死者退休前是语文老师。教师这个职业对于服装是有要求的,但并不像咱们这样严格,而且教师有假期,死者也已经退休,我认为这样大面积的深色系衣服并不完全与职业有关。”郎月慈走到衣柜前比划了一下,“黑色和灰色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且有磨损痕迹,证明是常穿的。但这些紫色的衣服……我说不上来,只是觉得这颜色不搭。”
施也思考片刻,说:“因为这些颜色是轻盈的淡紫色,而不是感官上更偏沉稳的深紫色。三分之二的黑色和深灰色给死者的穿衣风格铺设了一个基础,即以沉闷的深色系为主。所以当出现紫色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认为同属于深色系的深紫色会更符合死者的取向。”
“是这样的。”郎月慈点头,“不过你不是说对色彩心理学没研究吗?”
“色彩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分支,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施也走到郎月慈旁边,接着问:“你为什么对我那本书那么在意?”
“因为我看过那本书。我觉得没有心理学基础或者没有极大兴趣的很难读下去。”
“真委婉。”施也笑了笑,“不过我没想到你还看过我的书。”
郎月慈看过的不止那一本,实际上施也写的所有公开出版的书,他都读过。不过他没打算拿这个来邀功讨好,自然也就没提。
“惭愧,那本书我没读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