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取一小块蓝布裁成比破洞大的菱形,再沿边细细下针,线用的是绢布拆下来的绢线,极细,这布不能涂糨糊,等糨糊干了这圈布会发硬。
其次先绣边缘黄条,再则是剪了柿蒂纹样再缝上去,针得斜着下,撩针挑线,不让线太显眼,这虽然不是她头次补绣,总还是有点忐忑。
实在是这绢布很薄,风筝当然越薄越好,但对于她要补的人来说,则很考验手艺,每下一针得想清楚,不能来回拔针。
随着天渐黑,原先那破掉的大洞,则渐渐的,变成风筝原有的纹样,除去颜色差异和轻微凸起,那图案跟原本就生在一起的一般。
林秀水补完大洞,准备着手补小洞,抬起头才惊觉天早黑了,手边还有两盏麻油灯,一碗早已冷掉的面。
这才想起,姨母回来叫她吃饭,她嘴上说吃,手里还忙活,压根没吃。
她揉揉酸胀的肩膀,王月兰见她动了,才过来没好气道:“什么要紧的活,不能吃了再做,这冷饭别吃,灶里还有焖着的饭。”
王月兰又拿来几副膏贴搁桌上,她说:“你贴手上啊,这膏贴好用的,我问人家问来的。”
林秀水怔住,她可从没跟姨母说过手疼。
“吃饭去呀,愣着做什么,”王月兰的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怎么,眼睛疼?”
“没有,”林秀水揉揉眼,她轻轻地说,“膏贴好贵的。”
王月兰掏丝绵兜,装听不见。
“吃饭去。”
林秀水怀揣着热烫烫的膏贴,去灶里拿吃食,是骨头汤面,她坐回到桌子前,此时天黑有星,小院有风,两盏麻油灯一晃一晃的。
王月兰在她旁边拿出丝绵兜,像半只袋子,她之前手里涂了猪油,还油润润的,撑开丝绵,中间挖个小洞,从袋子变成丝绵圈,这样做裤做袄,要扯成长条便是做丝绵被。
要想变成一整块薄而暖和的丝绵,得要两个人一块扯,力道要相同,手速要匀称。将圈扯薄扯成丝丝缕缕,扯得好,大小一样厚,扯不好,这边薄那边厚,则再翻翻扯扯,缝补一通。
原先林秀水想搁了碗,过去帮忙的,小荷却跑过来,她撸起袖子说:“我也会翻丝绵的。”林秀水惊讶,“真的啊?”
“我翻得可好了,去年也是我同娘一道翻的。”
王月兰扯扯丝绵圈说:“没法子呀,找别人翻就得欠人情,早些年我叫别人一道来翻丝绵,喊了一次,那年我给别人翻了十来趟。”
后来她再也没翻过,去年冬天里冷,想着给林秀水捎丝绵袄,买了废茧自己弄的,一遍遍教小荷扯绵兜子,教了好久,总算扯得比较像样。
其实这种只要有个人拉扯住,王月兰自个儿便能借力扯均匀,林秀水想搭把手的,毕竟这是别人花了银钱的。
但她在旁边盯着看了好几张,撕扯的绵絮很是均匀,且这棉絮还得缝补,不匀的地方再稍稍补补,便也放了心。
这个夜里,小院里,麻油灯旁,林秀水借着光在补风筝,旁边时不时投下影子,小荷跟王月兰扯丝绵,那绵影罩住了林秀水,绵絮时而像轻雪飘下来。
没有炉子,她也总觉得热烘烘的,大抵是手上的膏贴很烫,她会时时记得。
第二日早,补完的风筝出现在船布郎手里。
他还没睡醒,刚看一眼,奇怪道:“你不会是上哪买了只新的吧?”
“要不你再瞧瞧呢,”林秀水打了个哈欠,“我有那钱再买只新的。”
船布郎蹲河边洗了把脸,刺骨得冷,他嘶了声,再眨眨眼细细瞧,嚯,这风筝好,乍一看花里胡哨,再一看,那不是原模原样吗?
哪里像破了洞的,他贴到眼睛边瞧,才能看到一点点线头,再反过来看,缝了新布,服服帖帖的,连半点缝补的痕迹也看不出。
他下回再也不信什么补衣老婆婆了,这年纪小的,才是真厉害。
船布郎是看了又看,用手戳了又戳,才满口夸赞:“小娘子你这手艺,别说五十文,百文都亏了。”
“那要不,”林秀水突然来了精神,“你再补我五十文。”
开玩笑,那不可能,船布郎嘿嘿笑,“以后啊,好说好说,要还有这活,我再找你。”
林秀水就知道,她轻哼一声,挥挥手走了。
还下回,下回她就要价一百文了。
补好了风筝,还有件绵袄。
这件衣服倒没有太多的技术,除了绗缝,林秀水确定好布,将丝绵夹在里头,一道道斜线用针缝过去,再交叉缝斜线就好了。
在油衣作里待上几日,满身的桐油味,人总会油滑起来,是的,她已经学会晌午休息的工夫,缝自己的活计。
于六娘还颇为不解,“针你也自己带,其实你要用油衣作的针算不了什么。”
她压低声音,“你怎么这样实诚,你当桐油作里大伙不占便宜的吗?”
“怎么个法子,装罐子里?”林秀水缝着线,颇为不解。
于六娘一脸你这就不懂了的神情,悄悄告诉她,“那当然是每天换双鞋来,把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都穿来,那桐油沾鞋底,糊鞋面,干了后,就成了两三贯一双的油鞋。”
桐油作管桐油挺严,要搜身的,不能把桐油带出去,但鞋上沾了桐油是不管的。
为此闹了许多的笑话,男穿女鞋,女穿男靴,一个小,一个大,硬穿硬挤硬拖,每日进出看大伙穿的鞋,就够有乐子瞧了。
林秀水完全想不到,这一行真是有一行占便宜的法子。
她被逗得笑到针差点扎了自个儿的手,又从自己带来的小包里,取出几块颜色鲜亮的布头,“你说这给你闺女做虎头鞋成吗?”
“那哪不成了,这色太好了,”于六娘忙道,又说:“你鞋底面还没纳吧,明儿拿过来,用这里的针,扎得比双线行那的还要深。”
“一百三一根的针呢,不用白不用。”
林秀水失笑,合着还得占一占针的便宜。
于六娘又道:“明儿你穿鞋子来。”
“那我脚上穿的是什么?”
“穿双硬鞋,宽脚的来,”于六娘朝她勾勾手,在她耳边说,“明儿得去桐油作里帮忙,他们涂油布伞。”
“你不得给自己鞋子上点桐油,抬高下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