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苏的私人飞船从外观上看相当古典,倘若更加刻薄一些,有人会这样评价: “这是你从什么古代遗迹挖出来的吗?”
除了一个还算宽敞的控制台外,飞船只有一间几平米的卧室,和一个被改造成活动室的杂物间,而货物则都储存在飞船尾部。
相当老土的设计,和博物馆里展出的老古董们如出一辙。任何一个当代的飞船设计师都不会将尾部做的如此笨重,那些在轩辕十四流行的飞船都是流线型的,表面绝对光滑,像一个水滴。
此外,飞船还有一个和外观相配的名字——远星号,倘若不翻阅古籍到三千年前的地球时代,人们是绝对不会看见这样一个名字的。在超空间跃迁技术快速发展的帝国时代,银河里已经没有真正的远星了,就算从一个端点到达另一个,也只需要三十个银河标准日。
理论上只要通过不断启动跃迁程序,一天就能驾驶飞船贯穿整个银河,但是遗憾的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超人类进化的速度,这么做大大超出了人类的生理极限。
十年前,孔苏第一次驾驶着“远星号”离开母星,才真正认识到这架飞船的不同之处。
“远星号”虽然看上去和破铜烂铁没有区别,但是飞船内部的空间紧凑而高效,各种生命支持系统以及实验设备布置得井然有序。动力系统强大而稳定,直接从重力场提取能量,产生足够的推力,使飞船在太空中自由穿梭。
重量和体积较小也是它的优点,因此速度可以最大化。
即使如此,飞船内部实际活动空间却不能说是逼仄,实际上,可使用的空间非常多。而这一切都归因于远星号先进的操作系统,摒弃了笨重的控制装置,飞船直接由一个中心电脑控制。在驾驶员连接上共感装置后,大脑里只需要想一下,电脑就会读取脑电波并且立刻开始运算并执行。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进走这个生锈的机器参观的意愿。
所以当孔苏想到航线图的时候,电脑立刻生成了一张古老的星图,二十八宿三垣列布其上,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依稀可见苍龙、朱雀、白虎、玄武的暗纹。
古代地球上有许多不同文明,尽管大家夜晚凝视同一片星空,但是绘制的星图则各不相同。这张星图带着很强的个人色彩,和如今银河通用的版本相去甚远。
但是这个神话插图般的星图却相当精确,各个星系的坐标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六位,大大降低了跃迁的误差。
电脑锁定了一颗叫做欧申纳斯的行星,与轩辕十四一样同属于内星环,是一个巨大农业行星。
轩辕十四和欧申纳斯虽然都位于内星环,但是几乎位于不同的端点上,从这里到达欧申纳斯需要三天的时间,启动五次跃迁引擎。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使人类对跃迁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但是肉体凡胎仍不适合太空旅行。
跃迁会使大部分人感到不适,轻则头晕呕吐,重则休克,跟古地球时代晕车一个道理。现代的载具早已克服了颠簸了这个问题,但是跃迁带来的不适却像基因烙印一样无法避免,尽管孔苏早已适应太空旅行,但也并未尝试过在短时间内多次跃迁。
在无尽的宇宙深邃中,一艘飞船静静地悬浮着。
距离飞船驶出轩辕十四的大气层已经过了一天,孔苏却并没有急着开启跃迁程序,只是让飞船匀速地在太空里漂流。
驾驶舱被柔和的蓝色光线笼罩,孔苏从活动室走了出来,他来到一个柜子前,柜门自动打开了。这是储藏食物的恒温箱,孔苏对吃的并不讲究,最高纪录在太空中连续吃了一个月的营养膏,一种相当无聊又绝对健康的食物。
这一次,恒温箱多了些从轩辕十四的黑市中购买的肉类和蔬菜水果罐头。他先取出一袋营养膏,就在柜门自动关闭的时候,忽然一把按住柜门,又把手伸到里面拿了两个水果罐头出来,一个是樱桃味,另一个是草莓味。
那些打开了但是并未被食用的水果罐头被留在了驾驶室后方的餐桌上。
飞船内有昼夜循环体系,洗完澡后,孔苏关掉了遮光板,调低了驾驶室的灯光,进入卧室休息。他需要按照欧申纳斯的时间调整作息,这是每个行商的经验。
驾驶室安静极了,只剩下引擎的声音。
就在他走后不久,飞船尾部的货舱内却传来稀稀疏疏的响声,这个细微的声音一直从货舱延续到了驾驶室。
当那个声音来到餐桌附近时候,驾驶室的灯光突然毫无征兆地全部亮了起来,宛如白昼。
孔苏懒懒地靠在门边,笑着说: “好久不见,王子殿下。”
没有人能在发现自己飞船上多了一个人之后保持冷静,孔苏也不例外。他气定神闲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他启动飞船的那一刻就已经大吃一惊过了。
远星号完全由电脑操作,连上共感后并不需要人来驾驶,这也意味着连接上共感后,他和这个电脑同享一套视觉系统,飞船在他眼里几乎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在他启动飞船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的飞船上多了个不请自来的尊贵客人。
按理说,他应该第一时间把这位不速之客扔出去,但他最终只是安静地看着王子上了飞船,然后小心翼翼地躲到角落里。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天性热爱冒险,喜欢意外、喜欢那些骤然绽放的不确定性。而另一部分原因,自然是把王子独自留在一个太空港,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