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往年方老二都是挖空心思,掏空自己,掏空家里。
提前攒点粮食。
为了防止叫张氏弄去娘家,都得藏起来。
等着天冷,粮价上涨,就拿出一点卖出去。
这一倒手,就能小赚一笔。
只不过方老二实在是实力有限,每年虽然都能赚到一点银钱。
但只有一点点。
方老二说着,又道:“干草也要多准备一些,天特别冷的时候,木头都不好引燃。
还有一些好的干草可以铺在炕上,软和又保暖。”
也就是准备这些。
再别的也只是有想法。
没有能力做到。
往年冬日,方启明也是度过的,只是没在村里而已。
真正要准备的东西,方启明心里头是有些章程,这会子找方老大和方老二商量,也不过是有这么个由头,有些事容易开口。
“我打算先弄些棉花。”方启明低声道,“等天冷下来,棉花、皮毛等等 ,会比粮食涨价更快。
皮毛贵的很,而且咱们就算是有银钱,估摸着也买不到。
只能想法子买棉花……”
方老大一听,就低声道:“皮毛是买不到,不过咱们这边有些羊皮,贵一点,但能买到。”
“老大你回头帮我买一些,有多少要多少,银钱不是事儿。”方启明有些喜出望外。
先前在任上的时候,哪怕是京城,也是买不到皮毛的。
轮不上他们。
好在方家堡这边不一样,许多人家都有养羊的,那些个羊皮很多都不会往远处卖,都是附近村子买了。
反正是能买到。
“还有兔毛。”方老大又说。
“这个也要。”方启明眼睛都亮了。
方老二也跟着点头。
能买到皮毛,那是再好不过。
“棉花这个,我是打算多买一些。”方启明压低声音,“买太多,担心叫人家给盯上。”
“那得请村里一些人帮忙。”方老大道。
方老二却不赞同,就说:“就算是一个村的,那也不行。
老三富裕,这要是平时还好,等到时候天真的冷了,难保不会有人为了活下去,冲着老三动手。
叫他们帮忙,那得想个稳妥的法子。”
就算是亲兄弟,那还得明算账。
只是一个村的,有时候当真是不保险。
方启明沉思,他也意识到这一点了。
“大爷,二大爷,爹。”方言舒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正房屋里,也不知道听了多久一会子,忽然开口喊人。
眼睛亮晶晶的。
“这有何难。”
方言舒有法子。
不过他现在才六岁,再没说出法子之前,甭管是方启明,还是方老大、方老二,都没怎么放在心上。
“往年都是因为棉花太贵,所以许多人家都买不起。
咱们想法子叫棉花价钱降下来不就行了?”
说的轻巧。
方老大就哈哈大笑,“这要是能这样,那小树你得比县太爷还能耐。”
根本不信方言舒有这么大的能耐。
方老二也笑,还解释了句,“棉花都在大商户手里。
听说他们是从很西边的地方收上来,再运来咱们这边。
那价钱肯定是降不下来的,他们要靠着这个赚大钱。”
从来都不会有人放着赚钱的机会不用。
没有人会跟银钱过不去。
倒是方启明看了眼方言舒,低声道:“大棉商到处都有铺子,京城、府城最多,县上估摸着也有。
大棉商下面,还有开铺子的小棉商。
有的一整个县都是一个小棉商管着所有的棉,有的是管两个县。
还有的,县很大,能有两个小棉商。
再往下还有镇上的掌柜,走街串巷的货郎。
他们都是小棉商管着,也从小棉商那里拿货,根本没机会见到大棉商。”
因为一年比一年冷,每年冬日都十分难熬。
因此别管天热的时候多么舒坦,棉花的价钱比早些年是已经翻了几番,价格居高不下的。
这东西甚至是比粮食都要重要。
想叫棉花降价,除非冬日不再冷,大家不再需要这个。
但这个可能吗?
“而且大棉商什么都不缺。
他们不缺棉花,也不缺粮食,更不缺银子。”
好像知道方言舒在想什么似的,方启明又解释了句。
方言舒沉默。
好像确实很棘手。
但就算棘手,也不能说就这么不想法子了。
“爹,这样,我先去镇上看看。”方言舒说完了,脸上就忍不住笑,“顺便去镇上买些吃食。”
就好像后面那句才是真的。
方老大和方老二都笑。
“用家里的牛车,二大爷去给你借个牛,不用马车了,太招摇。”
“叫大嘴给找几个人一块。”
这话是方启明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