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战事又起,多年来蛮族休养生息,几大部落已经合作行事,威胁日益增长,如今大举进攻,已经破了边境一城,萧煜此次态度十分坚决,众大臣此次也都纷纷赞扬出兵。
朝中对于由谁统领三军颇有争论,大将军林岳正守卫南域,是不可能调离回皇都的,目前小将军林风扬,也就是大将军之子,皇后之胞弟,亦有统领之资格,但丞相以为小将军年岁颇轻,不是最佳人选。
萧煜欲要亲往,群臣皆进言阻止,国不可一日无君,萧煜虽然如今仍为东宫,但是代为监国,是大荣国最重要的人之一,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太子萧煜曾随军出征,昔年南域久攻不下,萧煜以奇策献上,首战告捷,天下人皆称萧煜为天生将领,若不是身份限制,必定在军事上大有成就。
群臣以殿下尊贵为由,不宜领军出征。
又有人推荐摄政王萧无,萧无熟读兵法,又师从林岳,虽然经验不足,却是国之重臣,必能大振士气,是最佳人选。
朝中众臣闻听此言,纷纷议论,一些人谈论萧无年岁比小将军还轻,存有质疑,大多数人纷纷赞同由摄政王萧无领军,是最合适人选,最后由萧煜拍板同意,小将军为副将同行。
此次三军统帅由摄政王萧无带领,副将林风扬,三军很快整顿完成,整装待发。
随着一声令下,大军朝着北蛮前行。三军势如破竹,一月内夺回丢失的城防,追击蛮军入了草原。守城蛮军主力部队撤退至五十里外,大荣军一鼓作气,继续追击,大军追到五百里,仍未见蛮军主力,途中皆是小部分蛮军,可以知晓是散兵。
翌日有探子回报,蛮军主力就在一千里外。萧煜有些犹豫,此次若不重重打击蛮军,恐他日蛮军卷土重来,又将是一番生灵涂炭。可是此次已经深入蛮族腹地,仍未见踪影,草原如此之广袤,如若遇不上蛮军主力,怎么办?粮草已经所剩无几,此刻决定事关生死。
副将林风扬极力赞扬继续追击,蛮军主力定在前方,此次一定大有所获。
众人纷纷赞同林风扬的决议,萧无最终同意继续前行,大军行至,突然发现前方竟有湖泊,形似月牙,萧无断定应该是到了乌至坡,这个月牙湖是显著的地理标志。如今大军已经深入腹地一千里,可是仍未见主力。
萧无内心焦急,如今不是继续追击的时候,有暂退之心,林风扬却是积极主战,最终众将决定继续追击。十里后,大军果然碰见了蛮族主力军克擦耳部落。俩军即刻交战,厮杀一片,蛮军以骑兵为主,勇猛非常,草原正是其的主场,大荣军却是越战越猛,两军一时之间不能很快分出胜负。
突然众将发现回路有蛮军,是七塔尔部落,这个部落原本是蛮族的王族,后被武乾宗剿灭,嫡系血亲皆已亡故,旁系血亲带领着残余部落,与大荣国交好,如今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萧无心下焦灼,今日腹背受敌,危矣!大荣军与俩蛮族部落同时交战,颇为吃力,节节败退,遂南逃。蛮军士气大振,继续追击,大败大荣军。
大荣军战败消息很快传回皇都,举座皆惊。萧无危矣!
萧煜欲要带兵前往,众臣纷纷劝阻,萧煜大怒,谁人可领军?众臣,一时之间,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
摄政王殿下领军战败,士气大衰,唯有监国太子殿下领军,才有转圜之机。
最终,萧煜舌战群儒,领军出征。
萧煜领军到了边防城。望着茫茫荒原,心情沉重,也不知道萧无怎么样了,如今被两面围困,夹缝求生,处境颇为艰难。
萧煜得到消息,萧无如今在乌至坡南一百里。很快大军向着草原行进。
萧煜率领精兵,将到乌至坡时,遇见了蛮军,此时俩蛮族部落大军基本在此地。蛮族似乎是料到大荣军定会有后援,所以在此等候,蛮族意在此次一举打破大荣军防,如若成功,后续夺取大荣土地,那将如入无人之地。
萧煜挥停大军,两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蛮族来势汹汹,仍是骑兵出击,成片的蛮族骑兵勇猛的冲击上前。萧煜却是并有焦急,从容不迫的指挥,此次萧煜带了大荣的特殊军种,天机营。
天机营配备了最先进的火器、火铳、霹雳炮,独立的枪炮部队,全6000人,4000步兵配火器,1200名骑兵,800名炮兵。
随着萧煜的一声令下,炮兵上前一排至最前方,火力压制蛮军骑兵。蛮族骑兵勇猛,队伍庞大,炮兵一时之间无法压制。
萧煜很快交代了副将几句。只见第一排的炮兵很快退后,第二排的炮兵装弹完成又上前出击,第三排紧跟其后,待前排打完炮弹,又接着上前,三排炮兵形成了一个循环。
蛮族很快被压制,此时萧煜又作出了动作。炮兵很快往两边退下,此时由火铳兵前进射击蛮军,待一波射击完成,骑兵接着马上进行第二波攻击,此时蛮军已经节节败退,萧煜挥手动作,步兵又接着追击。
蛮军主力被一举歼灭,士气高涨,萧煜下令继续追击,一鼓作气,又追出了三百里,直至歼灭敌人全军。
蛮军首领此刻已然身死,少数人事前逃走了,萧煜不再管逃走的蛮军。往回撤退,至乌至坡往南行。
萧无此时受伤,有士兵来报后方有大军正前往我军所在。众军细看正是大荣国的火铳兵,是天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