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他们越说越离谱,思维都扩展到约会那一步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甚至那时候俩人什么神态,那些人都在脑海里设想了一遍。
姜禾扒开人群钻进去。
“你们说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话?脑洞大开也不是这样的。我和方知衡明明就是普通的同学关系,要照你们这样丰富的想象力,不认识的两个人都能扯上关系了。”
傅原见当事人出现也不怕,见她辩解直接反驳:“哎,你别解释,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方知衡肯定是喜欢你的,这点,我们都不怀疑。”
旁边围着的人都点头赞同。
“你们在胡说八道什么?”姜禾理不直气不壮反驳,其实她也觉得方知衡对自己和对其他人不一样,但……总归方知衡没有说喜欢她,万一他不是这个意思呢?
“傅原,虽然你和方知衡关系好,但你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他心里怎么想的你就确定自己一定知道?万一你猜错了呢?”
方知衡没有亲口说喜欢她,那现在对她的好就不是因为喜欢,不管他们怎么说,就是同学之情。
“哎哎哎,你还别不信,不行我们就举例子。”
“好啊,你举例,我反驳。看看到底是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例子一:
“你问他题目,他都会放下自己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教你。”
姜禾解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不应该吗?我不懂,请教他,他帮我。你们有不懂的向他请教,他也帮你们了。同样的,你们问我问题,我也帮你们。”
然而,对于例子中的,“放下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这一重点,姜禾没法解释,毕竟,有时候别人向他请教问题,方知衡若是手头上有事,一般都会先做完手头上的事情再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一点,确实是不同。
所以,姜禾解释的时候,便避重就轻。好在,其他人也没关注这一点,只有看清一切的楚辞和傅原笑而不语地看着她。姜禾直接避开他们的视线。
例子二:
“他的试卷,只借给你一个人。”
“你们敢说你们借作业不是想抄作业?”
没人反驳,姜禾便接着说:“我都是自己的试卷写完了才借他的试卷来对一对答案的。再说了,晚自习考试的试卷,还有月考的试卷,你们问他借,他都借了。只是平时作业的试卷没借而已。”
很好,无人说话,下一个。
班上大多数人也就只知道他们俩经常谈论学习,互相借试卷这些,其他的事情其实也只是听说,不知道剧情情况,所以说完这两个就没话可说了。
其他人知道的不多,楚辞知道的要多一点,见其他人不说话,便开始发力。
例子三:
“高一艺术节那天,你参加了一个舞蹈节目,你在上面跳舞的时候,方知衡就在下面拍视频。”
这件事其实知道的人也多,毕竟那个视频姜禾也发给了很多人,甚至在空间里也发了一遍,班上加了她好友的同学都看见过,也知道这视频是方知衡拍的。只是距离上次的艺术节,也大半年了,所以很多人一时没想起来。
姜禾:“视频是我让他帮忙拍的。而且,我只是想留个纪念,再说了,你们那天也让他帮忙拍照了。方知衡空间里还有你们的照片,要我找出来吗?”
楚辞还想说什么,傅原直接举出下一个例子。
他肯定,这个例子,姜禾反驳不了!
例子四:
“轮到我们班大扫除的时候,你是不是让方知衡帮你拍照?”
怕姜禾不记得,还说的特别清晰。
“就大扫除最后一天,他站在五四大道那边,你站在紫薇树下,然后老张来了。”
姜禾记性不至于那么差,听他说第一句的时候就想起来是哪件事,点点头没说话。
最后照片不是没拍成吗?这算什么?视频都拍过,帮忙拍张照怎么了?
傅原问她:“他是不是和你说照片没拍到?”
姜禾点头,忍不住开口:“那时候班主任来检查,所以没拍。”
见她点头,傅原这才说重点:“他拍了!”
姜禾反驳:“没有拍。那时候班主任在,我都还没站好,怎么可能拍?”
而且,方知衡说没有拍。
“拍了!他手机里还有你的照片!”
傅原说的斩钉截铁。
姜禾有些不确定了,可……
她自习回忆了一遍当时的场景对话,她记得,方知衡明明说的是,没有拍。
可傅原说的这么自信,大有她不信,就把方知衡的手机拿过来,亲自把那张照片找出来给她看的意思。
姜禾更加不确定了。
姜禾没话说,所有人都在等着她的解释。也就是这时候,班主任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都聚在这儿说什么呢?没人去看看下一场比赛什么时候开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