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疾行了三日,一行人终于到了伯阳书院所在的伯阳城。
伯阳城是座大城。
五凤城楼遥和渭水画舫,青石长街遍踏云母香车。
元棉的车架在入城前被拦了下来。
“敢问,车上可是前来参加伯阳书院考核的元棉殿下。”
拦她的是个年岁不大的小童。
碧色锦袍,兰襟蕙带。
“你是何人?”驾车的解神问。
碧袍小童同她行了一礼,自我介绍道:“小童锦心,伯阳书院诸葛先生座下弟子。”
他说:“今奉师命来向元棉殿下送书院第一道考核。”
“殿下。”
解神轻扯了一下车架外挂着的小巧铃铛,短暂打开车架上覆着的内外隔音法阵后,低声同元棉汇报:“伯阳书院差人来送第一道考题。”
元棉在车内“嗯”了一声。
解神听到答复,进入车内帮元棉规整衣衫。
元棉下车时,跟在她们后面车架里的温准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也下车走了过来。
锦心明显对他们这些受邀参加伯阳书院考核的人有了解。他先对着温准和元棉见礼并再次简单介绍了自己一番后,才开口:“既然二位同在此处,那二位的考题小童便一并送出。”
元棉和温准颔首:“请讲。”
锦心挥手,两道形制不同的青色玉牌先后落到元棉和温准的身前。
锦心说:“这是此次考核中二位的身份牌。”
元棉接下玉牌,并未去看。
她旁边的温准细细地将玉牌查探了一番,确定没能从上面获得任何信息后,温准开口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玉牌?”
锦心面上带笑:“抱歉,我只负责依师命将它们送到二位的手中。”
温准不再多问。
锦心再次挥手,这次浮空的,是两块一模一样的莹白玉牌。
锦心说:“接下来,需要二位做的是一次选择。”
锦心:“二位要面对的问题一致,我只会描述一次,请二位认真听,听完后,遵从内心从面前的玉牌中任选其一。”
元棉和温准点头后,锦心语调清晰地开始阐述:“七百五十二年前,西极之地有一国,名曰时雨。”
“时雨国政通人和、海晏河清。”
“时任国君天隆帝圣善闻周、柔质慈民,庙堂里贤臣良吏共聚,江湖中英才俊彦同现。”
“时雨国旁,另有一国,名唤天启。”
“天启之国,善战好战。”
“其君善谋,其民善战。”
“时雨与天启之间,兵戈千年,恩怨纠缠极深。”
“然而天道无常,万事多变。天启国境内不知因何忽然天灾不断、怪事不绝。不过十年时间,天启国十室九空,凡天启子民,家中婴孩稚子不待长成便早夭离世。”
“但,若是这些人离开天启来到时雨境内,天灾怪事又会悉数消失。”
“是以天启国君修书一封,愿俯首称臣,带领余下所有子民加入时雨,换得庇佑。”
锦心看向元棉和温准,说:“二位需做的选择是:若二位是时雨子民,同意或是不同意时雨国君接受天启国此次俯首。”
是和前世元棉来到这里时一模一样的选择题。
锦心并未将他们面前浮着的两块莹白玉牌翻转过来,从元棉和温准所在的位置,看不出玉牌上有任何不同。
锦心朝着元棉和温准拱手:“请二位遵从内心,从这两面玉牌中任选其一。”
见锦心没动作,温准便知道背后的出题人就是要他们这么盲着选。
温准看向元棉,不经意般开口:“棉棉,若是你,你同意接受他们吗?”
元棉笑着看他:“怎么不认真听?”
元棉说:“遵从你的内心。”
她在“你”字上落了重音。前世的温准也问了元棉这个问题,元棉回答了他,所以,接下来的考核中他们又遇在了一起。
这次,元棉没答。
元棉做出了和前世一样的选择,她抬手取走了右边的莹白玉牌,元棉说:“我选它。”
温准有些为难,他看向元棉:“我的内心就是做出和棉棉一样的选择。”
右侧的莹白玉牌在元棉取走之后,又凭空补上了一块。
既是盲选,想来选择的结果必定同玉牌的位置无关,犹豫之后,温准同样取走了右侧的玉牌:“那便它吧。”
见两人做好选择,锦心将面前浮着的数目依旧为二的玉牌收了起来。
锦心推手指向前方伯阳城的方向:“抉择已做好,那便请二位入城。”
锦心说:“二位此行的第一道考题,便在城中。”
元棉和温准上车,先后入城。
·
马车驶过伯阳城城门的瞬间,一道微不可察的阵法波动闪过。
元棉打开车窗向后再看,城门外的场景已然同之前不同。
她,已入幻阵。
元棉的车架后面不见温准乘坐的马车。
果然,前世若不是她言明了自己的选择,温准做出的会是另一种决定。
不过,姜问的选择应当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