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卞夫人低头看着闭目睡着的婴儿,心中暖流漫过,就好像一颗漂泊的种子扎下根,抽了枝,生了叶,又开了花,禁不住哽咽起来。
“娘子如何了?”卞夫人定了定神,道:“怎么听不到声音?”
产婆道:“如君力竭,正在喝蜜水,里面马上就收拾好了。”
卞夫人又低头看了眼孩子,问:“男孩女孩?”
产婆笑道:“男孩,我从来没见过这漂亮的孩子。”
卞夫人高兴道:“赏,都赏!”院内的侍女仆从跪了一地,喜笑颜开,一同谢恩。
“夫人,进来吧,里面好了。”玉兰出来笑道。
卞夫人抱着孩子进去,就见郭柔靠在床头,正在吃粥,已换过衣服,但头发仍然湿漉漉的。
“君姑!”郭柔听到脚步声,抬头叫道。
卞夫人忙过来,笑着将婴儿放在郭柔身边,问:“疼不疼?可还好些?继续吃你的,不要动。”
“有些疼,比刚才大好了。”郭柔道。
卞夫人又说了些产后事项,叮嘱道:“这些医女产婆侍奉过我和你的阿姨们,不要怕疼,听他们的意见,早些恢复。”
郭柔知道好歹,连连点头,又道:“劳累君姑一夜未睡,柔心中难安,又庆幸君姑坐镇,才得以安心生产。”
卞夫人道:“见你们母子平安,我也能和子桓……”说着,她回过神,忙吩咐左右:“你们快派人去大营,告知主公和子桓这个好消息。”
她说着自个笑了:“竟然把这事忘了,你安心修养,我先去了。”
郭柔道:“君姑慢走。”她补充了些许体力,奶娘抱走婴儿,医女给她按揉肚子。
“真疼啊!”郭柔咬着牙,暗道:“下辈子一定要换曹丕做女的。”
却说传信兵倍道兼程,到了大营时已过了中午,要进去报喜,被门外守卫拦住,道:“主公昨夜商量军务至深夜,上午又召见了将军们,现在刚睡下,不得打扰。”
传信兵想了想,道:“主公醒来,请务必回禀主公,府中郭如君平安诞下孙公子。我去见二公子。”
说着,别了守卫,来到曹丕帐前,恰逢他在帐中打盹,遂与守卫擅自叫醒他报喜。
曹丕听完,大喜过望,恨不得围驻地跑上一圈,定了定神,问:“如君如何了?”
传信兵道:“夫人彻夜守着,如君在破晓诞下孙公子,里面人说母子平安,公子大喜!”
“同喜同喜!”曹丕叫人取银饼赏赐这人。待人走后,他在帐内走了一圈又一圈,若非军务在身,恨不得飞回后方,去见妻儿。他待不住,又去找好兄弟分享好消息。
等曹操睡了两刻钟醒来,刚得了消息,就见几位宗亲过来道喜。他哈哈大笑道:“待破了邺城,取了冀州,便是双喜临门。”
又有谋臣和将军们陆续过来道贺,曹操此刻神清气爽,笑道:“同喜同喜!”
他征战半生,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膝下有十数子,然胆略智谋如他者,寥寥无几。
他叹袁绍儿子平庸,可自己的孩子中,唯有冲儿聪慧至极,子桓子文等人只不过比袁尚袁谭略强些罢了。然而,冲儿年幼,将来不知如何。
孙儿的出生,给曹操又一种可能。他如今年富力强,待过几年,培养孙儿,试看孙儿成色,说不定另有惊喜。
曹操问曹丕,道:“可有取名?”
曹丕回:“只取了小名,还请父亲赐名。”
曹操问:“取了什么?”
话到喉间,曹丕意识到“阿丽”重了父亲的小名,遂改口道:“前不知男女,若为女就叫丽娘,若为男儿就叫丽奴。”
曹操道:“丽奴,也好。如此……大名为正,曹正。”
曹丕喜道:“多谢父亲赐名。”
曹操笑着对众人道:“诸位早破邺城,一起入城饮酒,庆贺长孙出生。”众人大声应了,一扫郁气。
审配坚守邺城近半年,依仗城池坚固,曹军强攻不能入,挖地道不能入,颇为苦恼。
许攸献计道:“我有一计,可破邺城。何不决漳水以淹邺城?如今邺城已成孤城,再决漳水,势必人心慌乱,如此邺城可得矣。”
曹操听了,沉吟半响,便笑赞道:“此计甚妙。来人,命将士挖壕堑,引漳水灌城。”
将士依命,昼夜间,挖成深沟,引来漳水,水势汹汹,透过间隙涌入城中,深达数尺。
审配素知曹操奸诈,日夜坚守在城上,不敢阖眼,见水淹城,又无可奈何。前者,袁尚率军相救,败走中山,城内人心浮动,他杀降臣辛毗一家八十余口,震慑内外。
然而,曹军和邺城都知道,袁氏大势已去,袁谭降曹,袁尚败走,虽还有幽并二州,但是当日袁绍坐拥四州之地尚不能胜曹,更遑论袁熙高干两小辈?
然而,审配誓死不降,坚守邺城,而邺城粮草尽,水漫城,即将人相食。审配之侄审荣绝望之下,于打开城门之际自尽,引曹军入城。
自此,邺城归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