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明督促完高盈的功课后已经是黄昏了,宫女将文长明送出宫,可这一路上没碰到几个人,就算是碰到了也是行色匆匆。
文长明知道一定是出了事情,又不能直接问别人出了什么事情,一直忍着好奇到了宫外。
宫门口,云树接过文长明手里的官帽后赶紧让文长明上了马车。
“天也不冷了,骑马的话还快一些。”
云树拉紧的车帘子,说:“公子可别说了,南边出事了。”
“什么事?”
文长明一想就知道自己的好奇马上就会有了答案。
云树说:“老大人来了信,说南方地界出了疫病,南边的人死了不少,再加上来的突然,粮食不够吃,好多活下来的人只得背井离乡往北来。”
“叔父有没有事情?”
“这倒没有,怀庆地界还好一些,虎州、青阳地界更严重一些。”
“那些灾民到京城了吗?”
“目前还没有,说是陛下降旨,让南方的州府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建了不少房子让人先暂时住下。”
“还好还好。”
云树有些担忧,说:“可看着如今的局势,难保他们不逃到京城来。”
“天子脚下,总归比其他地方好一些。”
文长明又仔细想了想,说:“前段时间我病了一阵,当时有不少人同时病倒了,都以为是倒春寒也没在意,估计也是同样的疫病,到了南边才扩大起来。”
云树说:“我找了郎中打听,说估计是南方比北方要暖和一些,因此在南方发作起来了。”
文长明突然想起来季云暮曾说过可能要出趟远门,估计也是因为这个。
“还好不是冬天,冬天更是要了命。”
次日,肃文帝正问话太医。
“臣已查过,春天时京城多数人同时有不适,估计就是此次南方疫病的前兆,因南方比北方更为湿润暖和,因而在南方发作厉害,虽有向北发展的趋势,但应该只会到汉阳地界。”
“好,你今日就领着旨意和一众医官向南走,朕会安排护卫跟随,虎州和青阳地界的主事官员会接应你们的。”
“是。”
“务必找出根源,将疫病消除,退下吧。”
太医刚走,全福就抱着一摞折子送进来。
“今天怎么了,一下子来这么多。”
在户部,曹汝阳的书案上摆了一堆折子,他正着急处理疫病的事,脸上也开始出汗。
曹汝阳正忙着,一旁的人又送来几份折子,说:“大人,南边又来了要钱的折子。”
“哪个地方?”
“江州、梧州、肇丰。”
曹汝阳打开折子看了看,眉头紧皱。
“他们又不是什么受难的地方,又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说是接纳了太多难民,他们的钱库快空了。”
曹汝阳把折子先放一边,把另外一些折子递过去,说:“先不管他们,把这些送到陛下那里。”
曹汝阳打发走一个,刚拿起笔没多久,旁边又有人找过来,说:“大人,华安知府贪污赈灾银两被查了,还有另外两地知府受牵连,陛下说您和刑部一同查办。”
“先放这里。”
这个人放在一旁还没走,将一道折子悄悄递给曹汝阳,说:“大人,这是您手下的...”
曹汝阳叹口气,说:“唉,关键时期怎么还不知道收敛...”
另一边,李文英也不好过,正忙着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情。
李文英擦擦汗后翻开一道折子,仔细看了看,说:“这折子怎么送到这里了,这不是归户部的事情吗?”
罗平说:“大人,曹尚书说事情太多,这些事您也能管,就请您帮帮忙。”
李文英无可奈何,说:“交给中书去,别拿来烦我。”
罗平有些为难,说:“大人,中书的事务被停了,曹尚书和您这才忙了起来。”
外面走进来个太监,又送来了一摞折子,李文英刚接过来就扔给罗平,说:“还在这里站着,还不去忙?”
罗平立马退下去,嘴里赶忙说着“是是是”。
全福这个时候进来了,李文英赶紧起身迎接,说:“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大人,陛下让您到文渊阁议政。”
自从中书被搁置,李文英和曹汝阳以及其他几个大臣总被喊到文渊阁商量事情,原先还感觉风光得意,这会儿只觉得劳累。
李文英进了文渊阁的门才发现皇帝还没到,只有曹汝阳在一旁等着。
曹汝阳注意到李文英进来了,看四下无人就把他拉到身边,说:“眼下南方的疫病突如其来,你管好你手下的人了吗?”
“怎么了?”
“陛下让我先往梧州拨十万两,梧州知府说只收到三万两,这种情况还敢下黑手,一下子少了七万两银子,你还敢说不是你的人?”
曹汝阳拿着手里的笏板就拍了上去。
“你!”
皇帝在这个时候进来了,两个人赶紧摆正了姿势,说:“陛下万福。”
肃文帝坐了下来,说:“这有椅子,两位老大人也坐。”
“老臣…臣站着回话就好。”
皇帝还是让他们两个人坐下,两个人这才坐了下来。
皇帝说:“两位也都知道南方出了疫病,缺钱又缺粮的,可这个时候竟然还有官吏敢私吞赈灾款,其心可诛啊。”
李文英说:“理应重典治吏,陛下应该对此严惩不贷。”
曹汝阳也跟着附和,皇帝却接着说:“那些个杂碎是谁家的,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但喊你们过来只是为了清除贪官污吏的?”
曹汝阳和李文英低着头互相看了看,还是不明所以,皇帝让全福把折子送了上来摆在桌子上,接着问:“还是不清楚?”
两个人稀里糊涂,说:“陛下明示。”
皇帝把折子拿起来直接扔在地上,大声说:“都看看吧,再不管管的话下一个成难民的就是你我了。”
两个人吓得赶紧跪在地上拿起来折子看看,都是四百里加急或者六百里加急送过来的,大多是南方多地知府飞报京城有不少难民因没有及时安置而爆发民乱,有的都攻进了兵营和钱粮仓库。
两个人大惊失色,都知道自己手下多多少少会手脚不干净,却没想到民乱发展到如此地步。
“陛下,这...”
皇帝站起身说:“不总说先帝托付你们吗,你们就这样替先帝帮着朕看着天下吗?”
“臣之疏漏,臣有罪。”
“两个顾命大臣,竟然都没察觉到南方出了民乱,你们...”
肃文帝一口气没喘上来,要不是扶着椅子差点没倒地上。
全福赶紧过来扶着,说:“陛下保重龙体。”
曹汝阳在底下正紧张着,眼珠子转来转去地想办法。
皇帝缓了口气,刚好曹汝阳有了主意,说:“陛下,如今朝廷多事之秋,臣与李大人实在的忙得头脚倒悬,不如请邵相公复任,替陛下分忧。”
“你?”
一旁的李文英有些震惊,准备驳了曹汝阳的话,还没等到开口的时候,曹汝阳赶紧接着张嘴,说:“臣已经查明,前些日子那几个在牢里自缢身亡之人是意图栽赃邵相公,臣识人不明,这才和其他几位同僚受了蒙蔽,人证供词皆已送至刑部和大理寺复核,陛下可随时阅览。”
李文英属实是没想到,可也只能顺着他的话说下去,说:“那看来确有必要让中书复任。”
皇帝缓了缓,说:“李文英。”
“臣在。”
“拟旨,命兵部尚书赵康,兵部侍郎孔善奔赴南方梧州、虎州、青阳地界,统管三地政务军务,持圣旨监督各地军营粮仓整修,另外平息民愤,以安抚为首要,调两千龙骑营将士护送。”
“臣即刻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