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地府一隅之百花楼 > 第7章 第六章 搅乱局面

第7章 第六章 搅乱局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身后人闻听,发出娇俏的笑声。子规回头,看到一个女子捂嘴偷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辱斯文。

女子走上前,行了个礼,嘴角仍是止不住的笑意,问他:“如此清风明月,公子有何事懊恼?”

子规悄悄打量这女子,一身行头都是上好的丝绸,腰间的佩玉更是价值千金,手指洁白光滑,看来是个富家千金。他回礼道:“在下失言。”

“我叫许弗,既然相遇也算有缘,苏公子若不嫌弃,大可向我说说你的烦恼。”家门一报,子规傻了眼,眼前人何止是富贵。当今朝廷分两派,宰相一派对外主战对内主张改革变法,许尚书对外主和对内反对革除旧制推行祖训,两党的领袖皆膝下无子,眼前这位,不出意外的话,便是许尚书的独女许弗。

子规再看眼前人,脑海中浮现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是许尚书之女,那科考的审查费之乱事,或许可通过她口寻得一丝转机。安甫的事始终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底,本以为白介臣会向宰相提议彻查此事,结果始终没有半点消息,虽然眼下的方法唐突了些,但是转眼一年就要过去,明年的科考,安甫得参加。

顾不上相识不相识,他涛涛不绝的将这一重审查之事原原本本讲来。“许小姐,不止在下的友人,子规在此慨叹的,是万千贫困学子的命途。”子规讲罢,深深感叹。

“初次见面,你这是求我向父亲承禀官场乱事?”许弗反问子规,她很聪明,明白这许多话背后的用意。

子规点头,他这人一向诚实的过头。

许弗打趣他:“听闻白介臣是你同乡兼同窗,你若是也娶了高门贵女,这许多的事能够直达天听都未可知。”

子规笑笑,“婚嫁总得,情投意合才行。”

官场内都说,苏子规是个石头脑袋,许弗今日一见,果然不假,但见惯了虚情假意,她反而觉得,这石头甚是可爱。

许弗不是养在深闺不见人的小姐,说话很有些分量,她果然没有辜负子规的期望将事一一叙出。许尚书得知此事大为震怒,不过一周,便有人往各处科考职司查问。子规等在尚书府的门前,看到许弗出来,连忙上前致谢。然而许弗的脸色些许难堪。她将子规拉到无人处,开口:“这件事,恐怕要不了了之。”

子规大失所望,急切的问缘由。许弗敲敲他的脑门,问:“你这脑袋怎的不多转几道弯?彻查此事,那么给了银子的考生如何处理?”

“他们也是迫于情势,哪有一并处罚受害者的道理。”子规还是没能理解其中含义。

许弗摇摇头,“行贿受贿当然要一并受罚,我要再告诉你各地的审查官多为宰相门生呢,你听懂了没有?”

听懂了,此话一出,石头也应当听懂了。许尚书若是彻查,必会是对宰相门下一次沉痛的打击,那么作为“回报”,宰相必会牵连出所有行贿学子的名单,对其中的尚书门生着重治罪。许尚书不想为了这件两败俱伤的事再费心力。

子规颓然坐倒在地,这事竟然如此复杂,果然,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人能轻易的让已有的机制改变。他想到安甫的眼神,觉得浑身不痛快。许弗也蹲下,拍拍他的肩膀,提点他:“石头,你做了一半的事,剩下的,何不找找白介臣。”

对啊,以白兄现在的身份地位,或许还有转机。他从地上起来,一边跑一边拍打身上的尘土,跑过一截路才想起回头和许弗道谢。

然而,白兄可不是他,许弗能想到的,白介臣早已有所安排。他等在子规家门口,还带着一个人,消失许久的安甫。子规见到安甫,将那日的责骂抛诸脑后,抱着他不肯撒手。

这一年之间的曲曲折折,介臣已向安甫和盘托出,子规那日确实没有给银子,而且现在,他要和子规联手,将那审查官送进天牢。许尚书这一查,宰相便再也不能坐视不理,自行纠正某些错误,也是保全自身的一种法子,不给别人留下把柄,才是聪明人。白介臣理所当然的担任了本案的主审,他实现了他的诺言,三年之内,叫天下所有寒门学子皆能参加考试。

子规听完,心中激动不已,拉住安甫的手劝他明年一定要参考。安甫涕泪直流,他明白子规是真心实意的朋友,无论是审院当日挺身相救,还是现在不懈努力改变沉疴旧制,但是,他已心灰意冷,明月照沟渠,折了明月的清白。安甫拖住子规的手,“官场争斗,我不想再参与了”。前有杜詹,后有贺安甫,子规似乎已经明白,有些所谓的最高理想,有时不能追求,有时甚至,不必追求。安甫说,那样这辈子他所有的精力都能放在写诗上,爱其所爱,也是种成全。子规举杯,同样为他高兴,以他的文采,不需多时,他会在诗文领域中大放异彩,一字千金不比公务缠身来的潇洒的多。

大醉一场,子规睡到了晌午才起身,想到昨日谈笑风生的安甫,他觉着无比踏实。宿醉醒来,没有什么比得上一碗馄饨更让人神清气爽了。他爬起来往街上走,老远就看到正在施粥的许弗。许弗也看到了他,摆摆手招呼他过去。

许弗什么也没问,看到子规的神情,就知道他心中的事大概是有了着落。子规偷偷看身边的女子,她不算貌美,举手投足却气韵十足,他上手帮忙盛粥,手猝不及防的与许弗在空中相遇,女子手指温度柔软的感受一下触及心底,像有什么毛茸茸的东西扫过他的心。

粥都盛完,许弗将东西收置好,两人走在夕阳的余晖下,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一样谈天说地,行至家门,许弗说起那日在宰相府见到他提笔成文赞赏不已,顺道想求他一副墨宝。

子规拿出身上的一把折扇,在一旁卖文房四宝的店中借来笔,挥毫而下,将他眼中那个聪明善良的许弗统统写在扇上,送给她。许弗一瞧,原来石头也有开花的时候,他的语言字字句句都是欣赏。父亲说,许家之女嫁当嫁经世之才。许弗将扇子装好,会心一笑,另从怀里拿出一张绢当作回礼。绢上画的,正是那日在宰相府挥毫泼墨的苏子规。

夕阳落尽之时,宜两情相悦。

往后的日子,子规时不时便要往尚书府门口跑,许弗随口说的话他全都认认真真的办妥,想要的诗文书画,也都一样不差的送过去。许弗问他不怕被人当成攀附权贵的小人?子规傻傻的笑,牵住她的手,“我是来攀附的,但不是图尚书位高权重,而是图他家小姐宜家宜室,温良贤淑。”

半月之后,许尚书之女的亲事便传开了。

杜詹提着几样精致的糕点在子规家坐下,子规以为他这次又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正在心里盘算如何回答,没想到他根本不是为此而来。杜詹有自己的好消息要说。

正值年底,眼看就要过春节,内廷描画的任务特别繁重,杜詹恰好负责正殿墙垣,那日他兴起画烟柳,刚好碰上新承大统的新帝赵彻巡查,看他画工不凡就问了他的名字,这还不算,赵彻见画似有所思,便提了句诗,周围工匠大抵都未读过书,无一人接话,他便接了后面那句,谁承想天家一高兴,就将他调离画工班,给了个内廷的官职。他手舞足蹈的向子规讲述这不可思议的一幕,然后摇着子规的肩膀说:“我本不知道那句诗的,但是以前咱们一同饮酒,安甫讲过,我便记下了。谁知今日最重大的时刻,竟派上了用场,我的运气到了。”

子规知道这个故事多少有些渲染的成分在,白介辰大婚结束不久,宫中突传先帝病逝的消息,新帝初入主,丞相和尚书又合力平息了科考之弊,为表天恩提拔赏赐也是正常。但杜詹升官一定是事实,也好,他不用再为生计担忧,还能还上去年向外祖父赊的银子。

杜詹终于滔滔不绝的讲完自己的故事,然后眼珠一转,绕回到子规的事来。“你终于开窍了,不过,以后你和姓白的有了官场利益,看来不好再作朋友了。”虽然杜詹的话没说全,但是子规心里明白,他们现在分别是两党领袖的贤婿,往后见面难免会涉及立场问题。

果不出其所言,大婚当日,子规送出的请柬全部石沉大海。杜詹自己内廷当值,只送了礼来,人不由他说了算。白介臣前一日便亲自登门道喜,但是这酒宴,子规明白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是不便出现的。安甫见不惯官场这些虚与委蛇的场面,李铸依旧毫无回音。

子规拿着酒一一向宾客致谢,却都是些不相识的人,离开书院不过短短几年,大家便这样分崩离析,原来人生境遇都在上天玄机。还好有弗儿,他现在都这样唤她,他们常常一起读书,无事时闲话家长,兴起时登高临水,子规未曾想过会有人与他如此契合。

白云苍狗,时光转瞬,新君已即位多年,这期间走了诸多老臣,于是他们这批靠着新科考进来的学子被重视起来,官场之路不说顺风顺水,倒也平稳,十年一步步升迁至理事卿,主审全国疑难杂案。

李铸的份银还是按月送去,但这位昔日的朋友一次都没有回话。子规至今还记得曾经和白兄三人在李铸家纵情饮酒,立下豪言壮语说以后这世道将要为他们而改变。如今世道仍是曲折,履行誓言的人却少了一个。

杜詹在外饷司任副职,协理国库钱财,子规也为他高兴,但是总觉着这工作和他并不甚匹配,这明明是李铸所长,而杜詹的一身好画艺也就此埋没。

说杜詹杜詹到。他到理事卿的院里来,是来移交一件重要的案子——王良贪污案。就在去年,中原与吐域又开战,军费一应都由外饷司进出,这王良便是饷司正职,杜詹的顶头上司,直管全部财务。这个职位,除了放个安甫那样性情的人,换做旁人,不从中捡拾个仨瓜俩枣是万不可能的。然而两国交战的关键时候王良居然还敢从军费中走上一遭,子规都要为他的胆量而惊叹。

杜詹将自己整理好的账目等作为证据一并交来,扯扯自己身上的旧袍,感叹道:“子规你说说,咱们勤勤恳恳,到头来手中的银子连京城的一个院子也买不起,我到今年才将读书时借的银子还清,可是这王良随手一贪,呵,数目惊人。”

子规看看杜詹拿来的厚厚一叠帐,大致能够猜想王良这次是何等的丧心病狂。他知道杜詹十年来靠着勤勉在王良手下混口饭吃,偶尔的还要在王良生辰之类递送些有价值的贺礼,过的也不舒心,于是劝慰道:“做人但求俯仰无愧于天地,你每夜都能睡个安稳觉不是。”

杜詹耸耸肩,拿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子规心领神会,这是托他给安甫的。接下王良案这么烫手的山芋,子规便知得有一阵要忙,他要提前去安甫那,给他送些粮食和钱。自己的份不甚够,杜詹每次遇上多少都会添点。

若说五人还有谁从未改变,只有贺安甫一人。年少时子规觉得能做到白介臣一般很难,事事有谋划,步步有目的,但现在,在官场混迹多年,该看的不该看的都看过了,他反而觉得能如安甫一般恪守初心,遗世独立的人,才真是世间难得。然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注定要在世俗的洪流中吃些亏,就好像现在的安甫,仍是一贫如洗。

子规推开南郊一间破瓦房的门,院内堆着些挖回的野菜,墙角倒是开辟的格外干净,种着菊花,在清冷的东风中大有宁肯枝头抱香死的意思。子规看着花,真是花如其人,人如其花。安甫知道这院子平日是不会有人来的,没有出门在屋里大声招呼子规进去。

他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两颊带着不是血色的红润,天寒时节缺衣少食,生病成了他生活的常态,子规将手中的东西放置好,将银子塞在安甫手中,“你瞧瞧,这个年纪了还不会照看自己,明日天亮可一定要去医馆看看。”

安甫倒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态度,无吃无药都不打紧,对他而言,有诗就足够,执笔的瞬间,就是活着。“子规,不用再给我送银子了,有位大人听说了我的诗,他邀我过几日到府上,哪怕是教教公子小姐,以后的生活应该会有着落的。”

子规很是欣慰的点点头,当世若说安甫的诗论第二,绝无他人敢论第一,他写民生福祉,将庶民之艰辛描绘的有声有色,写边关战事,金戈铁马之气势扑面而来,写历史教化,感叹天下兴亡之规律借古讽今针砭当下之时事。连白介臣那样恃才倨傲之人也感叹安甫的诗应当编纂成册流传后人。只可惜,世间竟只有他与白兄惜才,安甫送去国子监的诗稿一律被退了回来,理由竟是可笑的不合时宜。什么是时宜?时下那些不入耳的淫词艳曲便合时宜?

次日一早,王良的案子开审,内廷派来的监审不是别人,正是白介臣白大人,或者子规应当恭敬的称一声白相。先帝去世没几年,老宰相于也与世长辞,新君王赵彻继位,重整朝纲之时便任命了白介臣为新一任的宰相。

堂下,王良对罪行供认不讳,光是拿走的现银就将近十万两。子规将杜詹整理好的账目一项一项核对,笔笔都一文不差,他将所有东西递给白介臣,两人眼神一来一回,便确认了这是当斩首的数目。两人将事情详详细细的汇报给君王,然而君王的态度,却叫人玩味。

君王赵彻没有批那道斩首的报告,而是另拟了一份诏书,内容大致是询问百官,王良之罪是否应当诛之。白介臣和子规看到这份诏书,觉得简直蹊跷,猜测大抵是君王想以此敲打百官安分守己。百官也是这样猜想,一个个言辞恳切的求君王诛杀王良。众多请愿书中只有一封不同,杜詹不同意杀王良。而且理由皆是些客套的废话,什么为彰显君王仁慈,看在王良往日兢兢业业的份上。

更让人意外的是,君王偏偏在上百封请愿书中选中了杜詹这封,以百官求情为名,只判了王良一个关押的轻罪。子规实在不能理解其中原委,找到杜詹的住处。他刚到门前,屋里一只茶杯飞出,狠狠落地,摔的粉碎。门内是介臣的声音,“杜詹!你枉为读书人。”

子规探头,看到火冒三丈快要掀开房顶的白介臣和在一旁不为所动的杜詹。杜詹见到子规,像是看到了给他撑腰的人,将其中原委又讲了一遍。杜詹在王良案发之时便打听过,王大人与君主赵彻交情匪浅,以往那些说不清的账目,不少都与君王有些关系,于是在看到诏书时即明白,赵彻是不舍得杀了王良所以想在百官间替自己找个借口,杜詹站出来成为了这个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