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三国末世 > 第19章 蒙学

第19章 蒙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自指挥水军顺江以水路优势快攻,命赵俨为都督,于禁、张辽、朱灵、李典率七军自襄阳走陆路南下,水陆夹击迅速瓦解防御体系,集中火力攻打荆州。

前线战况胶着的时候,曹冲依旧在邺城读书习武,悠闲度日。

可是,如果说这场战争与曹冲毫无关系,袁媛是不信的。

华佗刚建议环夫人去荆州休养,转眼曹操就把战火烧到了荆州,未免太过巧合。历史上,曹操的确在这个时间点南征荆州,恰逢时任荆州牧的刘表病逝,少子刘琮在蔡瑁等大臣的扶持拥护下继位,并听从韩嵩、蒯越、王粲的建议,举州降曹。但如果在这两件事的中间,加上曹冲拜访程昱、程昱向曹操献策的关键环节,事情的发展就一下子变得合理了。

当然,曹操的议事厅属于军事重地,非核心成员不得入,袁媛连门往哪里开都不认得,根本无从得知是谁向曹操建言献策。曹冲拜访程昱她倒是奉命准备了酒,但她只是个工具人,把酒交给张贵后就没她的事了。如果不是之后不久,街头巷尾突然流行起了《学子吟》,袁媛甚至不会知道曹冲的酒是为程昱准备的。

阿昌家的几个女孩扎着可爱的九鬟髻,一边唱歌一边绕着袁媛嬉闹奔跑,裙摆伴随着她们的脚步轻轻摇曳,被袁媛顺手抓住了一个:“你们从哪里学来的歌?”

“大家都会唱呀。”小女孩瞪大了清澈如水的双眼,很认真地歪头思考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回答,“哎呀,我想不起来呢……就是,就是有一天,突然我就会唱了!”

“笨!”旁边比她高一点的姑娘皱着鼻子敲了敲小女孩的额头,很少年老成地叹了口气,“女君,你可别听丹娘瞎说,这首歌明明是我教她的!当时她不知道什么是上学,还拉着我问了半天呢。”

袁媛忍俊不禁:“那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二叔教的。”姑娘脆声道。她是阿昌与兄长的典妻所生的女儿,虽然血缘上是阿昌的亲女,礼法上却得称呼阿昌二叔。

“这段时间,街上的男娃娃都在唱这个。”听到对话的阿昌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引来周围路人的好奇打量。这是他每天都必须面临的注目,早已经习以为常,看向女孩们的眼神中满是疼爱宠溺。

“阿父,你今天路走得真好,很平稳呢!”丹娘扑到阿昌怀里,向上仰起的小脸上写着的崇拜与自豪令阿昌心头一暖。他轻轻抚摸女儿头上的小揪揪,对袁媛解释:“这首《学子吟》是从安国亭侯府传出来的,因歌词朗朗上口,且能鼓励儿郎用功上进,一下子便流传开来。”

《学子吟》的曲调与《上学歌》一模一样。袁媛猜测是曹冲把歌唱给安国亭侯程昱听,而后程昱又一传十,十传百,传得人尽皆知。

不过,曹冲从袁媛这里学到的是《上学歌》的普通话版本,程昱肯定听不懂普通话。不知道是他还是曹冲修改了歌词,将它变成了一首符合三国主流审美的流行歌曲。

“晨曦破梦晓,叮咛心头绕,鸿鹄鸣,早,早,早,寒来暑往展翼飞天高。”

“唱这歌的都是蒙童。”阿昌拍拍丹娘的肩膀,放她去与姐姐们玩耍,孩子们你追我打地跑开了。

阿昌不好意思地挠头:“学馆只收男童,但小人家中多是女娃。女君曾说,明智识礼不分男女,女子若是腹有诗书,也能‘气自华’。小人虽比不得蔡邕蔡大家,可也略通文墨,便想着在家为幼女启蒙,不求女娃们如同蔡文姬般才名远播,只求读书明理,不至于粗鄙无知。”

“你有心了,我竟然从未想到过。”袁媛喃喃,恰巧一阵清风拂过,不仅撩起了她额头的碎发,也拨开了弥漫在她心头的雾障。

提高女性地位、为女孩提供读书的机会是女主穿越小说里的经典桥段。以袁媛如今掌握的财富地位,做起来也并不难。但她一直把穿越当成游戏,傲慢超脱,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去仔细思考当地土著生活的艰难困苦。

如果这是一个真实世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她会对三国女性的困境视而不见吗?

不会。

女孩们已经跑出了视线,阿昌却仍旧盯着她们离开的方向,深沉的父爱比任何语言都要深刻厚重。

对阿昌来说,这个世界是唯一的现实。他对女儿们的担忧与牵挂,让袁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与温暖。

尽管来自另一个时空,但人性中的爱与善良却超越阻隔,真挚而纯粹。

即使未来袁媛离开了,只要科学家们仍旧对这个世界的推演感兴趣,阿昌他们还是会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

她不应该轻描淡写地否定三国土著生活的真实性。她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都会影响他们的命运,甚至改变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

难以言喻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令袁媛的思绪落到了实处。在三国,读书是个奢侈品,束脩、书籍、笔墨都非常昂贵,莫说被家长普遍认为只需在家帮衬家务的女孩,就是金贵的男丁,文盲率也高得触目。

蔡文姬拒绝曹操保媒后,曾尝试在家收女童教授蒙学,但应者寥寥。

因此,当袁媛上门的时候,蔡文姬一口回绝了开馆收徒的建议:“比起诗词歌赋,大部分父母认为女孩更应该学习的是音律女红,这样才能在将来说个好人家。我已经尝过了一次四处碰壁的滋味,不需要再经历第二次。”

“可你游说的都是大家闺秀的父母,至少也是小有家财的富户。”袁媛与蔡文姬相对而坐。虽然目前还没能找到愿意随她学习吟诗作赋的女童,但蔡文姬在音律上的造诣吸引到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女学生,让她收到了不菲的学费。比起初见时的心灰意懒,现在的蔡文姬仍然衣着素净,但举手投足间却焕发出一种温婉坚定的生机。

她执起竹斗,将清晨收集来的山泉细水长流地注入玉壶中:“贫家女终日忙于养鸡喂猪、照顾弟妹,农忙时节还需下地劳作,或者纺纱织布补贴家用。即使我不收束脩,他们的父母也不会放弃那么好用的帮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