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高危能源适配指南 > 第38章 第 38 章

第38章 第 3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谱例3-1为第二乐章第42-57小节,48小节调性为E大调,第54小节调性为D大调,二者材料相同,两乐句之间并没有转调和弦或共同和弦。由此可见在这个位置上,调性的对置成为了材料展开的方式,在这之后,又用同样的方式进入了#C大调,达成三次模进。

经过同主音主和弦转调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转调手法多变这一特点,它既能够将和声语汇拓展开来,凸显出作曲家处在时代的音乐风格特征,还能使和声色彩的变化更为丰富。在《第一交响曲》中,马勒使用了引入同主音主和弦的方式,却并未将转调进行下去。互为同主音关系的两个大、小调调性不同,构成了强烈的对置性色彩。

上例是第四乐章第311-318小节,可以看出,由于C大调与c和声小调的主音和属音相同,所以在这段旋律中,作曲家有意使低音提琴声部保持主-属之间的运动,而c小调的三音bE则以外音的形式先现于前调的旋律声部。利用前、后两调结构之间断句对置,这是传统的同主音主和弦转调中常用的引入手法,马勒时常会通过融入在音乐当中的一些艺术化的处理方式,灵活地将传统和声技法拆分重组,借此达到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时能使同主音大小调间展现出的调式色彩是逐渐更迭的,有时能使同主音大小调之间的色彩反差直接通过对置的方式得以彰显。

在谱例3-3(第四乐章第410-429小节)中,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作曲家从第413小节开始在弦乐声部安排了长达16小节的主持续音。将D大调自然而然地转换到d小调上。该片段属于第四乐章展开段的中Ⅱ段与导入段衔接位置,中Ⅱ段的音乐材料来自副部,导入段则使用了主部材料,二者对比鲜明。作曲家有意延迟高潮的推进,故在此做交替大小调的安排,使二者在调性上并不显得冲突。而且主持续音的保持亦使两段之间的情绪转换由对立改为递进,更符合音乐的叙事性。

音乐在长久的演变中,不同的调式逐渐显现,作曲家们使用的调式越集中,他们创作的音乐风格就会相对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音乐审美不断改变,音乐风格也在不断演变,并且可以以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划分。与此同时,同一时期的作曲家们也在不断地拓展他们的创作思维。随着作曲家调式思维的逐渐丰富,调性变化的手法也变得更为灵活。与早期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所不同的是,马勒不再追求炫技式的调性变化手法,使用经过同主音主和弦转调的引入手法达到对置的效果,又延长了主音时间长度来降低对置的冲突感,使音乐的叙事性更加鲜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