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高危能源适配指南 > 第38章 第 38 章

第38章 第 3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调性’是指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由‘主音高度’和‘调式类别’构成”李重光:《乐理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第1版,第41页。音乐的创作过程深受调性布局的设定影响,调性的布局方式决定着作品的情绪走向,这种先布局调性再进行创作的方式在音乐的自由发展中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自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起,西方作曲家对调性的使用通常围绕大、小调调式为主呈逐渐向远关系靠近的状态。因此相应的布局模式可以反映出作曲家所处时期的音乐特点,从而影响了听众的感受和反应。通过对《第一交响曲》全曲调性布局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马勒的创作初期已经会在传统调性布局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叙事需求也做出变化了。

上表为第一乐章调性布局表格,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

呈示部的调性布局特点:序奏部与主部调性呈现同主音小调d小调与同主音大调D大调的衔接,这是传统调性布局中常用的布局手法。连接部、副部以及结束部的调性都建立在主部的属调A大调上。其中副部与主部之间的调性对比也常见于在传统奏鸣曲式作品中,马勒在此并未将二者作大、小调的对比,而是根据音乐情绪依旧使用大调,使其保持相对的统一性。本乐章中后三部均保持在主调的属调上,可以看出此时期的作曲家在调式布局上仍对传统布局抱有一定的坚持。

展开部的调性布局特点:导入段的调性从D大调导入,之后转到同主音小调d小调,后又回到D大调;展开段的调性建立在D大调上,之后通过转调模进等方法依次进行至A大调、bD大调、bA大调、F大调。准备段建立在A大调上,同时为再现部调性回归做属准备。

再现部遵循调性回归原则,整个部分的调性都建立在D大调上。

“在两个音乐段落分界处不用过渡直接出现新调,这样的音乐进行方式称为调性对置或换调[ 李重光:《乐理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第 1 版。]”。这种用来转换调性的方式,无论前后材料是否相同,都有着令人惊艳的效果。如若二者由同一材料发展而成,调性转换的效果与移调相似,音乐会呈现出别样的韵味;如若二者由不同的材料分别构成,则会突出两材料之间的碰撞,使情绪的变化更为明显,这种方式常用于突出强烈的对比部分,能使不同的音乐形象或情绪更为立体生动。在《第一交响曲》中,调性对置的使用是十分常见的,这也体现出作曲家在调性布局上的巧妙设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