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银杏调色盘 > 第45章 结束

第45章 结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联考前的第三夜,小餐馆的玻璃窗被热气蒙成毛玻璃。霓虹灯牌在窗外晕开成彩色光斑,像被水洗过的水彩。董晨阳用筷子轻敲啤酒杯沿,“叮”的一声清响穿透嘈杂的人声。玫红色发梢沾了雾气,在暖黄吊灯下变成熟透的浆果色。

“我要拿省状元。”他的筷子尖在桌面点了点,蘸着酒水画出“290”这个数字,“上央美。”语气平淡得仿佛在点菜,却让陶文手中的筷子“啪嗒”掉进麻酱碟里,溅起的酱汁在袖口洇开星状的痕迹。

胡谣正从沸腾的火锅里捞羊肉卷,闻言手腕一抖,肉片滑进杨珩碗里。“我们商量好了,”她撞了撞杨珩的胳膊,对方默契地接住她的话茬:“265分就够。”

陶文突然站起来,啤酒泡沫顺着杯壁漫到他虎口。“我不管分数。“他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目光却死死钉在董晨阳脸上,“只要双过线,我就...”喉结滚动了一下,“跟你去北京。”

董晨阳的筷子悬在半空,一滴红油坠落在桌布上,绽开成小小的花。下一秒他突然大笑,伸手把陶文银灰色的头发揉成鸟窝:“行啊,”指尖顺势擦过对方发烫的耳垂,“到时候别嫌我管得严,你可去不了酒吧唱歌撩妹了。”三个银耳钉随着他前仰后合的动作闪闪发亮。

胡谣在桌下踢了踢杨珩的鞋尖,两人相视一笑。窗外的霓虹不知何时变成了联考倒计时牌的模样,而玻璃上的雾气越来越浓,将四个年轻人的身影氤氲成温暖的剪影。

冬雾像稀释过的牛奶,将车站月台泡得发白。胡谣踮起脚尖,手指划过杨珩画箱的每一个夹层,帆布表面还带着昨夜未散尽的松节油味。“身份证、准考证、画具都检查三遍了。”她的声音闷在口罩里,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杨珩安静地站着,在她转身时,一枚金黄的银杏书签悄然滑进她大衣口袋,叶片脉络里还凝固着秋日写生时的阳光。

董晨阳的身影刺破浓雾走来,“陶文已经去省城考点了。”他扯下蓝牙耳机,玫红色发尾在灰蒙蒙的晨雾中格外扎眼,“那小子凌晨四点就溜了。”说这话时,他摸了摸右耳的三枚耳钉,金属表面还沾着昨夜火锅的麻辣气息。

广播声撕裂凝滞的空气。杨珩突然抓住胡谣的手腕,手指在她掌心画五角星的触感,胡谣的手指顿了顿,在他手心补了颗歪歪扭扭的爱心。

“走了。”董晨阳背过身挥挥手,尾音消散在进站口的白雾里,像句未完成的承诺。

列车进站的轰鸣震得地面发颤。透过起雾的车窗,胡谣看见站台上其他考生与父母相拥的画面——有个女孩正哭着拽住父亲的袖口,而她的母亲在反复检查画具箱的绑带。杨珩的指尖突然碰了碰她的,两人小指相勾的弧度,恰好能卡住一枚硬币。

“紧张吗?”杨珩的声音混着列车广播的杂音传来。胡谣摇头,从口袋里掏出拍立得照片,最后那页照片里,董晨阳的剪刀手戳到陶文脸上,陶文笑出的虎牙在镜头反光中白得耀眼。照片边缘,她和杨珩的肩膀之间只隔着两厘米距离。

列车启动时,晨雾突然散开一道缝隙。初升的太阳将铁轨染成金红色,像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胡谣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梧桐树,忽然想起穆楠老师最后一次点评时说的话。用沾满颜料的手指敲了敲她的画板,那些斑斓的色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记住孩子们,联考不过是你们艺术生命的第一笔底色。”

南城的冬夜静得能听见暖气管道里水流的声音。胡谣盘腿坐在酒店的白床单上,将颜料盒里的每一格颜色都对着灯光检查。新补的钴蓝像一汪凝固的湖水,在节能灯下泛着细微的光泽。她甚至用美工刀把橡皮切成45度斜角——这是董晨阳在北京学来的小技巧,说能快速擦出漂亮的渐变。

“别紧张。”

杨珩的体温从背后贴上来,带着沐浴露淡淡的雪松香。他下巴轻轻搁在她发顶,说话时胸腔的震动透过单薄的睡衣传来。胡谣这才发现自己的手指在不受控制地颤抖,铅笔尖在速写纸上戳出几个小凹坑。

“万一明天色彩题目特别偏...”她转身时额头抵上杨珩的肩膀,纯棉T恤上有阳光晒过的味道,“像去年那种琉璃马和好几个瓶瓶罐罐的组合...”

杨珩突然捧起她的脸。他的手掌温热干燥,拇指抚过她眉心的褶皱,像要抹去那些无形的焦虑。“那就画成你最喜欢的风格。”他的声音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让阅卷老师记住你的画,而不是题目要求。”

窗外的霓虹灯牌变换颜色,在窗帘上投下流动的光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