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小将军入赘后(双重生) >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十四章

晃晃悠悠的马车夹杂着脑海里不断翻滚的思绪,没一会儿,谢云颐便靠着封兰越打起盹来。

与来时波折不同,回城几近一路无阻,未及两个时辰,马车便行至皇城之外。

此时尚是日升,来往的行人繁多,谢祎于马上安心等着,待排在前头的百姓离开,才策马进城。

到底是人口繁多的都城,一入城,热浪就夹着喧哗扑面而来。

谢云颐唔了一声,蹙起眉来。

封兰越仍是两个时辰前的姿势,见肩头姑娘微动,不由垂眸,瞥了一眼,抬起手掌挡在对方眼睛上方。

“醒了?”

虽是寂寥秋日,但将近午时,也不免日头灼热,谢云颐微微睁开眼,望着眼前纹路清晰的手掌,缓了缓,才坐正身子,含糊应了声。

“我们到了?”

“才至长安街,还有一会儿。”封兰越说,接过春芙递来的手绢,给对方擦脸。

温热的丝绢滑掠过肌肤,谢云颐这才清明起来,望着伺候她的大将军,垂眸低声道谢。

封兰越摇了摇头,示意不必多礼,将手绢还给春芙,温声问道:“既在长安街,要下去逛逛吗?”

他们出城时,大将军曾许诺她,若回府那日,她还有兴致,便会带她去长安街走走。

谢云颐还以为当时那句话只是随口一说,为的是不耽搁出城安排,没想到对方真的记得。

“不用了,”但那时与眼下不同,眼下她虽也想逛一逛长安街,但更多的是想回府见阿爹,然后告诉阿爹游玩之中发生的事。谢云颐摇头,“大将军照顾了我一路,还是赶紧回府休息更好,祎弟也很累。”

封兰越不觉这个回答意外,但才出门一趟,就失了起初的兴致,不免有几分可怜。

“好,那就休息一阵,之后想逛了我再陪你出来,长安街还是很美的,有许多为之一振的动人景象。”

“谢姑娘不要因庄园之行而对外面所有的一切失望。”

温声细语在喧闹的街市间好似清风拂过,谢云颐愣了下,弯眸点头:“嗯,多谢大将军,我知晓的。”

*

马车平稳驶过长安街,回到相府时,恰好午时整。

陈管家提前收到消息,在门外等候,见着归人安然无恙,心中平息,忙遣人告知丞相。

丞相谢玉上朝后被天子传至御书房,眼下还未回府。谢云颐见状,只得短暂压下心事,回东院梳洗休息。

封兰越似是铁打的精神,无半点困乏,望着姑娘于榻上慢吞吞睡着后,便将人抱至床上,吩咐春芙在边上照看,自己去西院找谢祎。

谢祎跟着忙前忙后数日,一时停下来,不免觉得劳累,正靠着桌子打盹,听平蓝说大将军前来,忙站起来,强打精神出去迎接。

封兰越前来,倒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关心谢祎此前所学剑式。

谢祎:“已经按照将军的提点,将那些招式练熟了。”

“那便去院中对试一下。”封兰越说,毫无疲色。

谢祎却啊了声,心想这不是才回来,将军不累吗?

“你很累?”封兰越答他,十分平静,“若是累了,我明日再来。”

“不不不累。”谢祎一连几个“不”字,忙请人指教。

这样好的机会,甭管对方是因为什么,他是万万不能拒绝的。

西院的武场比东院开阔,兵器也繁多,谢祎挑了最好的一把剑给对方,自己则用阿姐送的七星龙渊。

上次未及细看,这次无人围观,封兰越看得仔细,故在动手前问:“小公子手中之剑,并不常见,是量身打制?”

谢祎点头:“不错,阿姐送我的生辰之礼,名叫七星龙渊,京中最擅工艺者铸造。”

封兰越会意,难怪这把剑不仅贵气,而且剑身流畅,刃浸青光,出言夸道:“是上等的心意,上等的宝剑。”

谢祎顿时心喜,但下一秒又反应过来,他用这把剑同将军比试,会不会太不公平了?然未及开口询问,对方凛冽的招式,便夹着刺骨秋风袭了过来。

长剑交锋,剑星飞转,偌大的练武场上,只余铮鸣之音。

西院的下人不敢凑近看,只看远远旁观,见不知多少招后,“当”的一声,自家少爷手中长刃落地,忙装作没看见,低头离开。

“还是输了。”谢祎望着距喉咙半厘的剑锋,愣了下,退后半步,不似起初的愤懑与不甘,而是躬腰,真诚行礼,“多谢大将军,谢祎受教。”

封兰越弯腰拾起落在地上的七星龙渊,指腹摩过其上灰尘,双手奉还对方,不似第一次那般冷酷严厉:“虽是输了,但较第一次,已是大为长进,对得起你这一月把自己锁在院子里的努力。”

谢祎羞愧,他当时是觉得丢了面子,赌着一口气,练完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故意奚落他,说得都是一等一的金玉良言。

“还想继续学吗?”封兰越忽然问道。

谢祎垂着脑袋,望着鞋尖,以为自己听错了,猛地抬起头,见对方盯着他,肯定点头,不禁瞬间心花怒放,激动道:“将军是要收我为徒?”

大将军之前说的是,有不会的可以请教他,可这哪里能和师徒相提并论。

封兰越没想到这人会顺杆儿爬,蹙眉笑了下,还是摇头:“不是收你为徒,只是像夫子一样,教你更多。”

“嗯?”谢祎不明白,不占师父这个便宜,大将军姐夫能对他这样尽心尽力?

“阿姐拜托将军这么做的?”谢祎试探。

封兰越并不反驳:“愿不愿意学?”

“当然!”谢祎立马道,这有什么不愿意的,这可是镇军大将军亲传。

封兰越对此满意,他喜欢热情上进的学生,只不过:“你虽跟我学习武学,但不能因此落下其他方面的功课,尤其是修身治国之道,国子监大儒甚多,你在其间,当知谁是真正贤能。”

谢祎点头。这是必然,他知道武学之用,更知道文治之用。

武学挽狂澜于一时,文治开道于千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后落地巩固、繁华昌茂,是要靠文化和制度。

“将军会教我什么?”谢祎好奇地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