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今天看到新闻,有人穿和服在街上拍照,结果被一群人围住骂‘精日’‘卖国’,最后衣服都被扯烂了……这合理吗?”
B:“你觉得呢?”
A:“我觉得很离谱,穿个衣服而已,又不是去靖国神社参拜,至于这样子做吗?”
B:“但有些人认为,和服是日本文化的象征,穿和服就是‘文化入侵’,甚至是‘背叛民族’。”
A:“那看日漫呢?打《原神》呢?用索尼耳机呢?是不是全都算‘卖国’?”
B:“按照这个逻辑,用阿拉伯数字、穿西装、吃麦当劳,是不是也都算‘崇洋媚外’?”
A:“所以看日漫到底算不算卖国?”
B:“得分情况。”
A:“比如?”
B:“比如内容涉及军国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比如某些动漫美化侵华战争,或者否认南京大屠杀,那肯定不能看,甚至应该抵制。”
A:“这我同意,但大多数日漫只是普通娱乐吧?”
B:“在特殊敏感时期高调宣扬——比如在国家公祭日那天,你非要发朋友圈‘今天看《进击的巨人》真爽’,那肯定会被骂。”
A:“那平时看呢?”
B:“平时看没问题,文化本身无罪,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鲁迅还翻译过日本小说呢,难道他也是‘精日’?”
A:“那为什么有人一看到别人看日漫就骂?”
B:“因为他们分不清‘文化欣赏’和‘政治立场’。就像有人吃寿司就骂‘汉奸’,但自己用iPhone却觉得理所当然。”
A:“那穿和服呢?比日漫更直接,毕竟是日本的传统服饰。”
B:“同样得分情况。”
A:“哪些情况可以穿?”
B:“在漫展、文化交流活动、影视拍摄等特定场合,这些属于正常文化表达。”
A:“那日常穿呢?”
B:“在非敏感时间、非敏感地点——比如你在家穿、在私人聚会穿,没人管你。但如果是在抗战纪念馆门口穿,那就是故意挑衅。”
A:“所以关键不是‘穿不穿’,而是‘在哪儿穿’?”
B:“对。就像你可以穿西装,但如果你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口穿日本军装,那就是找死。”
A:“那如果有人就是喜欢和服,平时逛街穿呢?”
B:“法律上没问题,但现实可能被骂。因为和服在很多人眼里有特殊含义,不像西装那样‘中性’。”
A:“那被骂活该吗?”